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好老师,被学生记在心里,即使过去很多年,依然不曾忘怀。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急诊综合一科范江花老师,她始终以激励肯定的目光接纳我们,她和蔼亲切,以点带面只为让大家少走弯路,只为让更多的患儿早日康复,只因为人师的责任,只因对儿医事业的无限热爱。她像灯塔,始终在照耀前行的路在规培的日子里他们孜孜不倦的传授知识,让我们从医疗小白变成能够胜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合格儿科医生。她像航标,始终在指引攀登的方向。印刻在记忆里的,是温暖、是鼓励、是关爱,是成长的力量。拾起一个个故事,重温一段段记忆,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们问候致敬。
范老师个子不高,看起来有些严肃,在急诊综合一科轮转过的同学们都说范老师要求特别高,很严谨,能学到很多知识:从良好的习惯培养,病例书写中的诊断及治疗分析,到知识点的贯穿和临床思维的锻炼,让大家受益匪浅。刚进科室时,跟着查房时,心里不免慌乱,当我汇报病史有些遗漏,担心会被批评一顿。但是她温柔地说;“不要紧张,还不时安慰患儿,阿姨更爱小宝呦”。还拉住我们的手跟患儿比心,还不断安慰患儿家长要有信心,这都来源于她对患儿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来源于内心爱的驱动,来源于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这时我整颗心都是暖的,也让我对她的敬意油然而生。每一次查房,我都看着她细致的体格检查,医患沟通也是做得无微不至。记不清曾有多少次她告诉我们患儿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对待他们需要近乎苛刻的耐心、爱心、信心,尽管这很难,也有很多阻力,但切勿骄躁,更不能因小失大,当你明白医学是需要奋斗一生的事业,那么所有的困难都只是短暂的。在过道上她讲起了查房的感悟,总有一些急躁的患儿家属,因为各种原因辗转来到我们三甲医院时,已是痛苦不堪、筋疲力尽,精神上更是犹如惊弓之鸟,一点点的不如意都容易被放大,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耐心、细心地与之沟通,站在他们角度去疏导,只有在情感上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他们才会充分理解和接受医院的诊疗措施,遵守医院的管理规定,这时我们的治疗也许会事半功倍。儿童的配合度不高,详细的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同样不可缺少,有时候最传统体格检查也许至关重要,也让我们少走弯路,也许漏掉一个异物呛入史,也就漏掉了一个孩子的一生,医生在从医道路上从来都只有如履薄冰,因此,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掌握临床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才能充满信心,才能成长为一位博学、仁爱的医生。她介绍医院及科室先进医疗技术时,很有激情,仿佛一天的疲惫都已消退,学生也被感染了,更加坚定自己从事医学事业的信念,想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她总是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不断创新,对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查体,总结出“观察与游戏的方法”,在走廊、在进病房前、在患儿玩耍时观察,与患儿一起游戏、玩玩具,从而完成婴幼儿不配合的颅肌力、肌张力、共济运动等体格检查,她手把手地教给住院医师这些方法,直到熟练掌握。腰椎穿刺是小儿内科常见有创检查,穿刺成功没有问题,怎样做好患儿准备工作,减少患儿抗拒与痛苦是关键,总结出“讲、听、聊、演”的方法,她首先给住院医师反复讲腰椎穿刺的一系列问题,掌握相关技巧,听取患儿的诉求、聊幼儿园中的趣事、讲故事、听音乐、做鬼脸、演绎简单动画动作、抚慰小婴儿,很多时候在“讲、听、聊、演”中已经完成了穿刺操作,常常有住院医师讲“范老师,真有爱心!”,她会说自己带过孩子,都会知道孩子在恐惧时候的需要,她会告诉住院医师一个医生熟练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会减轻成百上千患儿的痛苦。她还和研究生、住院医师一起研究临床问题,还原疾病过程,解决患儿疾苦!
每日多次查看患儿,尤其是对危重患儿随时查看,是她对住院医师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儿科病情变化快,要随喊随到,对于危重患儿检查要陪同,要注意追问检查结果,有疑问的要亲自去相关科室核对。与家长通俗的沟通,告诉家长照顾患儿的方法,甚至一个同情的眼神、安慰的动作,都在培养着住院医师的沟通技巧。
查完房休整的空隙,她经常提出一些疑问,给足我们思考时间,要求主动寻求答案,不指定某个人,不强加于某个人,最后她来解惑,或者大家一起探讨,就这样来培养大家的临床思维能力,她说老师最重要的授人以渔,于是她啰嗦、严格、爱提问、病历要求反复修改,只因她爱她的学生们,要教会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她说欢迎长期探讨,不分年龄,遇见便是最好的安排,同行更是最美的意外,愿与诸位共同进步,这位看起来不高的范医生,她原来那么高!还记得一个沉闷的中午,一点才下班的我饿得发慌,靠床坐着,忽然感觉饭香越来越近,范医生已打开盒饭,准备扶我去餐桌,她自己就留了一颗苹果,嘴里说着范老师吃过了,但是咕咕叫的肚子出卖了她。清楚的记得心肺复苏培训课上,范医生先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按压比为30:2,都是一些平时未注意的知识点,她总是一边讲解一边鼓励,而后的操作更是要求严格,讲解细致,要求大家勤于思考,不怕累,而她更是以身作则,每次上课前都精心备课,哪怕这堂课已讲过多次。
从医10余年来始终在临床工作中关心患儿及家长,急患儿所急,想家长所想,关心患儿,理解家长,受到患儿的喜爱、家长及同事的普遍好评。种下一粒医学的种子,引领我走上医学之路;撑起理想的天空,拨开迷茫和困顿;陪伴我走过艰辛美好,我心中身边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