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0/08
我在儿医当护生——追梦者
7月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从胆怯陌生到现在对工作流程熟能生巧,从不知所措到现在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从腼腆害怕到现在和老师们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感谢在我实习生活中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位老师。在新生儿四科的实习生活即将接近尾声,回想第一天还历历在目,当时我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好在我的带教老师像一个“知心姐姐”对我严格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给我灌输了很多专业理论知识,让我理论结合实际,使我进步了很多很多,让我有了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动手操作留置针穿刺的画面还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海丽,你有没有打过留置针?”“老师,我没打过,但我看过老师操作过很多次”老师温柔的对我说没打过没关系,我来给你
26
2020/08
写给婆婆的一封家书--感恩婆婆
亲爱的婆婆:今晚,我正坐在电脑前写着这封家书,我的心里有几分歉意,有几分欣慰,更多的却是幸福。歉意的是我不善言辞,很少向您表达我对您的爱意和谢意;欣慰的是10几年来您一直任劳任怨、心甘情愿地为我们这个小家庭付出着,早餐送到我们每个人手中,坚持给我送工作餐,帮忙接送儿子上学,让我们除了工作从无后顾之忧;幸福的是上天厚爱于我,让我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一个积极上进的老公,有一双可爱乖巧的儿女,还有您这样一位勤劳开明善良憨厚的好婆婆。您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是您,把您的一儿一女培育成人,供他们读大学,培养得如此优秀,老公踏实肯干,积极上进,年纪轻轻就成为单位的领导者;是您,任劳任怨地承担起看护孙
26
2020/08
传承家庭美德——写给公公婆婆
亲爱的公公婆婆:你们好!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资产,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的财富。古今中外,家教与门风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感谢公公婆婆在这十年里,对我们小家庭的无限付出。公公出生于1949年,一直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生日而自豪,他是一名老党员,当年是桂阳老家的一名村支部书记。他的人生格言:家庭和谐是宗旨,吃苦耐劳是美德。公公婆婆的勤劳恩爱,是我们三个儿子儿媳,六个孙子的榜样。老家的房子都是他们一砖一瓦建起,当我们在城市面对买房压力时,给了我们无限的精神粮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付出劳动,就会有所收获,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公公婆婆虽然小学读书二三年,却靠自己学习积累,能读书阅报,是从你们身
25
2020/08
感恩相遇
时间像悬挂在输液架上的点滴瓶,一点一滴的消逝干净。这已经是我在心胸外科实习的第三周了,从初到临床的迷茫到融入,生活无绪到调整适应。我想说只要端正心态认真学习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心胸外科是我实习的第二个科室,我真是个幸运儿,我的带教王菊蓉老师温柔而又亲切,她知识丰富,又善于讲解,所以很容易交流,我真的很佩服我的老师,因为我提出的问题,她都回答的易理解,有特点。我和老师的排班大多是在CICU,CICU是为急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和心胸外科麻醉未清醒患儿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术后早期康复等服务的无陪病房。通过带教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及自我的实践,我熟知了在心胸外科
25
2020/08
遇见你,真好
时光荏苒,在新二科的一个月眼看就要结束了,而我的脑海里还满是刚来的时候李亚老师和王洁老师跟我们一起拍照,送入科小礼物,老师们的用心让我对新二科满怀期待,这些都还历历在目,刚来的时候充满了胆怯,害羞,但是老师们的热情让我心安了。在我印象中我第一天跟着我带教老师还是一个晚班那天还格外的忙碌,连续来了几个新病人,脚步都没有停过,我和老师也很有默契的配合着,那种感觉挺奇妙的,之后还一起上了个夜班,那天晚上老师还给我点了奶茶,美滋滋,老师还和我分享一些她的经验,说让我每天回去一定多看书,在临床科室遇到的相关疾病然后回去看书,查资料,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清楚以后会记忆更深刻的,还聊很多其他的,女孩子总是容易
24
2020/08
心与“心”的交流
最好的事,莫过于在忙碌之后可以收获自己想要拥有的东西。不知不觉我即将告别第一个实习科室—心血管内科,从刚开始的畏惧、懵懂、好奇到慢慢的有了方向感,知道自己需要收获什么。会有不舍,但是我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去学习,不得不迈开离开的步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就似房屋根基,没有它就无法提升自身的高度,想要透彻理解它是需要践行。在心血管内科一个月的时间里有收获但也有遗憾,了解了科室常见的先心病类型、川崎病、支气管肺炎等,记得在课堂上“川崎病”只是带过性的讲解,真正的了解它、学会它的护理却是在心血管内科。张弦老师的即兴小课堂也让我们受益颇多,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循环系统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
24
2020/08
麻醉手术室所感
转眼间轮转麻醉手术室已一年。由初到科室的不熟悉到现在的逐渐适应。使我懂得在这份工作中热爱比幻想美好,坚持比放弃可贵,辛苦比清闲实在。虽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让我备感压力并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但是正因为在压力的环境和这样的过程中才有更多的思考和更深的感触,让我自豪地认为这份工作和社会上的其他工作一样是伟大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室每周一次小讲课,每月一次护理质量安全分析、学习笔记交流雷打不动。通过集中学习、自学和“笔记交流”等各种形式组织业务学习,调动了大家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形成人人爱学习的浓厚氛围。这些使全科人员能更快的掌握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年轻人尤其受益匪浅!另外,在轮转
21
2020/08
江湖转盘之麻醉恢复室
有人说手术室是一个江湖,每天上演着百来集的精彩“剧情”,各路医生大侠在各个手术间上演绎着救死扶伤的温暖剧情。而麻醉恢复室,就是播放武侠剧的转盘,每一个做完手术的孩子都需要在麻醉恢复室醒麻醉。为了加快手术间的周转,帮助更多的孩子接受手术的治疗。转的慢了,“剧情”拖沓,医生们等的焦躁,孩子饿的烦躁,家长等得心躁;转的刚好,剧情流畅,医生技术精湛,大戏轮番上演。在手术室这个江湖里,医护们可以加班加点不回家,也一定会到恢复室交交班,吹吹牛,紧接着准备下一台手术。他们永远充满希望,但却对一句话充满失望:“恢复室没床位了”。在转与不转之间,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恢复室全体医护为了提高手术间轮转效率同时保障患
20
2020/08
揭秘恢复室
麻醉手术科除了我们所知道的麻醉间,手术室之外,还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单元,那就是恢复室。每天做完手术的患儿都是在这里进行苏醒,再由恢复室的护士护送他们回到相应的外科科室,回到父母身边。除此之外,恢复室每天都在经历什么呢?让我来为你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麻醉手术科每天会接受来自不同外科科室的各类大大小小的手术,少则几十,多则百余,年龄层次也是从刚出生一两天到十五六岁不等。每天清早当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在各个手术间里配合外科医生做手术时,恢复室也在做着相应的准备工作。从麻醉机、呼吸机、辐射台等仪器设备的检测准备到各种抢救药品的配置,从了解当日所有手术的情况到安抚物品的添加,日复一日,事无巨细地做
26
2020/08
我在儿医当护生---实习初体验
实习是每个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把3年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更能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非常荣幸我第一个实习科室是普外一科,这一个月我喜欢上了这个有爱的大集体。刚进普外一科的时候我还分不清东南西北,心情是又激动又紧张,只会呆呆地看着老师们交班,只觉得像在电视剧里一样不真实,不敢相信自己已经踏出了成为“白衣天使”的第一步。后来分配了带教老师,我的带教老师是李师,细心又耐心。刚开始我只会一脸茫然的跟着老师,老师一步一步,事无巨细的教我核对医嘱,晨间护理,病情观察,打针发药,健康宣教等。在老师“放手不放眼”的带领下,我很快的适应了医院的工作环境,更多是学会了为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