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中华护理学会“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协同救护,应急有方”及湖南省护理学会“救在校园·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的科普月活动号召,2025年9月25日,由湖南省护理学会、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幸福小学联合主办“守护生命,救在校”—急救知识提升公益培训行动,急救科普团队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实用的急救课,切实普及急救知识,提升青少年自救互救能力,在校园内播撒敬畏生命、勇于施救的种子。
对于小学生们而言,“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这些名词或许有些陌生,但却是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的“超人技能”。活动伊始,重症医学一病区护士长彭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真实的案例和互动提问,瞬间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有人突然倒在地上,没有反应也没有呼吸,我们该怎么办?”一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和思考,也引出了本次课程的核心——黄金救援4分钟的重要性。
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实践操作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利用专业的模拟人教具,护士们一步步分解演示了心肺复苏的全过程:从评估环境安全、判断意识呼吸,到胸外按压的准确位置、深度和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得格外认真。在分组练习环节,孩子们纷纷踊跃上前,跪在模拟人旁,在操作示教老师“一对一、手把手”的耐心指导下,有模有样地实践起来。“手臂要伸直!”“用力压,快快压!”现场指导声、鼓励声不绝于耳,严谨的急救操作化作了一次次充满好奇与认真的实践体验。
除了CPR,急救科普团队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救命神器”AED的使用方法。通过生动的动画和讲解,孩子们明白了这个“会说话的盒子”如何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并消除了对使用它的恐惧感。“它很简单,打开开关,跟着语音提示做就可以了!”新生儿科护士长王洁的鼓励让孩子们相信,在紧急情况下,他们也能成为一个小小的“生命守护者”。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堂技能培训课,更是一堂生命教育课。它让抽象的急救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植入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和“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感。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懵懂到操作时的专注,再到掌握知识后的自豪笑容,我们倍感欣慰。
播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希望。本次急救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构建平安校园增设了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线。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持社会责任,让急救知识走进更多校园和社区,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让“敢救、会救、能救”成为社会文明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