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看似不起眼的纽扣电池,对于好奇探索世界的幼儿来说,却可能是一枚随时引爆的致命“炸弹”。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二病区收治了一名2岁女童(朵朵),她因误吞纽扣电池,导致气道、食道严重灼伤,经多科学团队联合救治,患儿已脱离生命危险。
据朵朵妈妈回忆,事发当天,朵朵在房间独自玩耍时,不慎将玩具中脱落的纽扣电池误吞。起初家长并未察觉异常,但当晚孩子出现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急忙前往当地医院就医。虽然治疗后呕吐有所缓解,但5天后,朵朵再次出现呕吐和吞咽困难,喉咙疼痛。家长随即带朵朵前往上级医院就诊。
医生通过CT检查发现,一枚金属异物卡在患儿食管上端。误吞纽扣电池可能会导致食管穿孔、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消化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专家迅速集结,为朵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两个月的精准治疗和精心护理,朵朵病情好转,现已转入专科病房进行下一步的专科治疗。
重症医学二病区黄娇甜主任医师表示,守护儿童安全,必须从细微处着手,时刻紧绷“安全弦”。电池在食道内停留超过2小时,就可能导致食道穿孔、气道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提醒广大家长:
1. 妥善存放:将纽扣电池、硬币、小珠子等细小物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密封容器内,避免随意放置在桌面、沙发等孩子易接触的地方。
2. 及时识别:若孩子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呕吐、吞咽困难、咳嗽、流口水等症状,且近期有接触小物品的可能,需立即就医,切勿自行催吐或喂食。
3.快速就医:一旦怀疑孩子误吞异物,务必第一时间前往有儿童异物急救能力的医院,就医时可明确告知医生“怀疑误吞纽扣电池”,以便快速开展针对性检查和治疗。
4.发生误吞后切记“三不原则”:不催吐,催吐可能会导致电池移位,扩大灼伤范围;不吃喝,食物和水会加重食道压力,可能引发穿孔;不等待,每多等一分钟,伤害就多一分,必须第一时间去医院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