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对命运相连的“姐妹花”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迎来了生命的重要转折。9岁的小蕊(化名)和5岁的小彤(化名)姐妹俩,——刚刚携手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心”考验,并于术后同日顺利转出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重绽童真笑颜。她们不仅患有同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巨大房间隔缺损(ASD),更令人揪心的是,孩子的父亲也患有心脏病(房缺)。幸运的是,在我院心胸外科心脏团队精湛的微创技术和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下,姐妹俩通过先进的“右侧腋下小切口”微创手术成功修补了心脏缺损,伤口隐蔽如“隐形”,为她们未来的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
姐妹俩的父亲早年间便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并接受了手术,随着姐妹俩的成长,父母发现她们在活动后容易出现气喘、乏力等症状,经详细检查后,确诊两人均患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且缺损面积较大,如不及时手术,长期下去会引发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影响生长发育。更令人关注的是,孩子的父亲也有心脏病(房缺)病史,提示了家族遗传倾向的可能性。面对两个年幼女儿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现实,这个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考虑到姐妹俩的年龄和对术后美观的需求,我科心脏团队经过精心评估和讨论,决定为她们采用侧切口房缺修补术。与传统的正中开胸手术相比,侧切口手术具有显著优势。邓喜成教授介绍 “传统的开胸手术(正中切口)需要在胸骨正中切开一个较长的伤口,虽然能充分暴露心脏,但会留下明显疤痕,且需要劈开胸骨,对骨骼发育中的儿童可能带来远期影响。而‘右侧腋下小切口’技术则完全不同。” 该技术是在患儿右侧腋窝下方,沿皮肤皱褶做一个约3-5厘米的小切口(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由肌肉间隙进入胸腔进行心脏手术操作。随着时间推移,疤痕会逐渐淡化,几乎不会被察觉,极大地满足了患儿长大后对身体美观的需求。同时,侧切口避免了对胸骨的损伤,减少了手术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也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影响。
6月6日,在麻醉手术科、体外循环等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医生们凭借精湛的技术,精准地对姐妹俩的房缺进行了修补。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姐妹俩被转入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令人欣喜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她们的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二天便转出监护室,回到普通病房,脸上重新绽放出天真烂漫的笑容。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心胸外科始终秉持 "以患者为中心" 的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细节,考虑到姐妹俩年龄较小,对医院环境容易产生恐惧,医护人员特意为她们准备了可爱的玩偶和绘本,缓解她们的紧张情绪。同时,针对家长的担忧,医生们多次与他们沟通,详细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家长们放下心中的包袱。术后,护理团队更是精心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家长进行术后护理,为姐妹俩的康复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姐妹花的顺利康复,是心脏团队精湛医疗技术(特别是微创侧切口技术)、深厚人文关怀和强大综合实力的生动体现。不仅成功修补了孩子们心脏上的缺损,更用“隐形”的切口守护了她们身体的美观和未来成长的无限可能。科室将继续致力于先心病微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用爱心和责任,为更多“折翼”的小天使们修补“心”房,托起他们健康、自信、美好的未来。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