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关爱 一起向未来” :儿童保健所举行关爱孤独症公益云课堂
2022/04/02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562
4月2日,第15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之际。为传播孤独症的正确讯息,让家长早期识别、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让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关心及帮助孤独症儿童。我院儿童保健所钟燕教授带领专家团队举行“蓝色关爱 一起向未来”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云课堂,从发病率、系统评估、情绪管理、家庭陪护等方面解读儿童孤独症,并邀请资深孤独症妈妈分享。赵莎、丁大为、成新宁三位专家分别从《孤独症儿童早期识别与干预》、《孤独症儿童情绪管理》、《孤独症儿童家庭陪伴》进行讲解,实用又接地气,让家长能听得懂、做得到。家长带来分享《先调整心态再学习技巧》,以自己切身体会的心路历程,让与会家长感同深受。课程答疑环节,家长提出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专家们一一予以解答。预计2小时结束的云课堂持续到3小时方结束。
钟燕教授介绍,2017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孤独症患病率约1%,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约6:1。目前全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者达200余万,已经成为了儿童青少年致残的首要原因。孤独症发病呈上升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有所提高,二是医学诊断水平的进步。早筛查,早干预,有利于自闭症症状的改善和后续发展,2-6岁是训练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出现“五不”,一定及时到专业儿科机构就医。
1.不(少)看:目光接触异常,自闭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自闭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不会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3.不(少)应:叫自己名字听而不闻,无反应或不敏感,但听力正常。
4.不(少)语: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发育延迟。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孤独症诊断的必要条件,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与自闭症鉴别。
5.不当:不恰当的使用物品及相关感知觉异常。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可能出现言语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不当语言等。
目前,我院儿童保健所主要采取应用行为分析法联合自然情景教学、关键反应训练、儿童综合行为疗法等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同时,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指导家长进行居家干预康复,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今年孤独症日主题为“聚焦孤独症服务,构建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钟燕呼吁,关爱孤独症儿童,涉及早期筛查和诊断、幼儿教育、学龄期随班就读、职业培训、就业等多个环节。希望家长能调整心态,积极进行有效干预,希望汇集政府和社会更多的爱心力量,真正解决这个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健康的路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