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天,第一接触到“叙事护理”这个概念,此后,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我投身于李春老师的叙事护理百天公益课程,深入探索了叙事护理的精神、核心理念以及核心技术,可这些终究是纸上谈兵,几次跃跃欲试,想这要把它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又有些害怕,害怕不知道怎么开口,从哪里着手,害怕自己接不上病人的话,更担心这样的交流无法持续进行。这种担忧一直萦绕在心头,直到一个特殊的日子降临。 那一天,我遇到了我的老乡方阿姨,一位来自乡村、带着孙子前来我们康复中心治疗的老乡。
方阿姨的孙子欢欢,年仅十月,却因一次例行体检中的异常被发现可能存在发育迟缓的问题。面对医生的建议,方阿姨和家人起初并未太过在意,直到六个月后的再次体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欢欢的肌张力异常、运动和语言发育均滞后于同龄人,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全家陷入了焦虑与恐慌,赶忙将孩子送入康复中心住院治疗。办理入院时,交谈中,发现方阿姨和我是同乡,便和她多聊了几句,此后,方阿姨每天经过护士站时都要和我打个招呼,笑一笑。可最近几天,我发现方阿姨都是默默走过,眉头紧锁,眼睛红红的,好像刚哭过的样子,看到方阿姨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决定找个时间和她好好聊聊。
一天下午,正好方大姐送孙子去做高压氧后,一个人返回病房,我迎上去跟她打招呼:“方阿姨,你孙子又去做治疗了,住院一周了,还适应不?”
方阿姨叹了口气,勉强笑了一下,欲言又止。
我接着说:“方阿姨,我感觉您最近闷闷不乐的,是有什么事吗,能跟我说说吗?”
方阿姨想可想,拉着我的手,在我身边坐下来说“老乡啊,我心里苦啊,心烦呀,今天医生说,孩子的相关检查报告出来了,孩子的病情比较重,康复时间会比较长,康复费用也比较高,现在孩子的妈妈也因甲状腺疾病在住院治疗。”
我:“那您能跟我描述一下现在的心情吗?”
方阿姨:“焦虑、心烦、后悔。”
我:“这个焦虑和心烦什么时候开始的,从哪里来的呢?又后悔什么呢?”
方阿姨:“从医生说要住院康复开始,我心一下就慌了,心里非常焦虑,今天医生一找我谈话,我就更加焦虑、更加心烦了,后悔为什么不早点来治疗,早点来,也许病情会轻点,好得快一些。”
我:“您现在打算怎么做?”
方阿姨:“我心里乱的很,一边是孙子病情重,一边是媳妇也住院了,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回家不了几次,老伴身体不好,血压高,遇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唉,这是愁死我啦,再这样下去我也快倒下去了。”
我:“方阿姨,您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呀?”
方阿姨:“我以前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家乡镇医院工作。”说到这里,方阿姨的眼睛里闪着光芒。
我:“原来是前辈呀,失敬失敬!”
“哪里哪里,”方阿姨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是基层的,比不上省城的医院”,接着方阿姨滔滔不绝的和我聊起了她以前在乡镇医院工作的事,她在乡镇医院默默工作了整整32年,帮助过无数的患者恢复健康,也指导过无数新上岗的新护士,多次评为医院先进个人,获得无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方阿姨,您真了不起!”方阿姨不好意思的微笑了一下,这一刻,仿佛所有的烦心事都不见了。我接着说:“您也是医务工作者,应该相信医学,坚持康复就会有效果,您儿媳妇的病也只要做完手术就能很快康复,困难都是暂时的。现在您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定要稳住啊!”
方阿姨:“对呀,我不能乱了阵脚,一定要稳住,只要有一点希望都不能放弃,要是我都放弃了,这个家可咋办呀,老乡,和你说出来,我感觉心里轻松多了。”
我:“方阿姨,您也知道,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哦!”
方阿姨:“我知道,我会坚强的,会坚持陪伴孙子做康复,直到康复的那一天。”
看到方阿姨舒展开的眉头,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叙事护理的力量,它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关怀,也让我们的护理工作更具有人情味。
之后,我又尝试着给方阿姨做了几次叙事护理,我们也逐渐熟悉起来,方阿姨也彻底打开心扉,和我倾诉她心中的烦恼、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甚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渐渐地,方阿姨脸上的笑容多了,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每天都干劲十足的带孙子奔波于各个治疗室。原来那个快乐能干的方阿姨又回来了。
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出院的时候,孙阿姨拉着我的手一个劲的向我道谢,此刻,我内心无比开心,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举动竟可以给他人这么大的帮助。
一个月后,方阿姨再次带孙子来门诊复诊,特意来病房找我,开心的说:“孩子进步很大,媳妇也治愈出院了,老伴身体也还好。”看到方阿姨开心的笑容,我也笑了。祝愿方阿姨一家幸福安康,越来越好!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感谢叙事护理让我能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