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ICU门口能见到更真实的人生百态,ICU的大门能听到比教堂、寺庙更多的祈祷。
浩浩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因为重症肺炎住进了PICU,自此,每次PICU门打开,医务人员都会被浩浩妈妈追问:“医生、医生,我浩浩哭了吗?我听到他哭了,我听到他在喊妈妈......”。在浩浩住院后的2天,浩浩妈妈肉眼可见的憔悴、瘦了,每天都是紧锁眉头、精神恍惚,日以继夜的守在PICU门口。病房里,躺在病床上的浩浩则不言不语、不与人沟通,已经上幼儿园的浩浩,还出现了行为倒退,吸允大拇指、尿床......
看到这种情况,责护十分担心,担心浩浩妈妈会情绪失控;不好好休息,自己先倒下。担心浩浩的行为退化,不言不语不配合治疗,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
在探视时,护士主动找浩浩妈妈聊天,通过聊天,了解到,妈妈其实理解浩浩病情需要住PICU治疗,只是担心浩浩胆小,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没有妈妈陪伴会害怕,会睡不着,觉得浩浩承受着无比大的痛苦。在聊天中,护士还了解到,浩浩平时在家里是一个小暖男,能主动关心妈妈、能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幼儿园也非常勇敢,从来没有哭过,在幼儿园还多次得到老师表扬,非常听老师的话。
护士开导妈妈,您看浩浩在幼儿园、家里都是这么的勇敢与暖心,其实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孩子,他比你想象的都要勇敢,他有你想象不到的勇气与毅力,希望你要相信他,多给他鼓励。你的情绪其实浩浩都知道,你担心他,他一样会担心你的,回家洗个澡,好好休息,下次精精神神的来看浩浩吧,我们会一直陪伴他、鼓励他......
在接下来的探视时间,妈妈不断的鼓励浩浩,聊他在家里、学校的点点滴滴,告诉他妈妈爱他,老师夸奖他勇敢。责护也陪伴浩浩玩玩具;拥抱、抚慰他;告诉他,配合治疗,等他出院时,会转告幼儿园老师,浩浩非常棒、非常勇敢,要奖励他小红花。
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浩浩妈妈又恢复了以往的优雅与从容,并对医务人员表达了深深的谢意;而浩浩也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治疗,不再吸允手指,会主动喊小便,并顺利治疗好转出院。
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希望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能为患者提供打针、发药以外的帮助与安慰,在不完美中探索护理的真相与温暖。总是去吸收、解释、回应患者的故事和困境,为其提供充满力量、尊重、倾听、共情的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