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理岗位上从业12年,当中经历过许许多多过往,记忆中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不解的,也有无奈的,虽然在我记忆力留下的事件千千万,但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我实习过程中,一位家长说的话,那位母亲说的话至今让我记忆深刻,算是给予我思想上正确的指引。
那是我在心内科实习的第一周,由于是实习生,做事情还是不太熟练,与家属的沟通更无特殊的技巧可言,只是认为将老师交代给我的事情做好,做完,便足够。心内科许多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许多宝宝都有重症肺炎,气道分泌物多,需要雾化和吸痰。老师带领我在拍背、吸痰,给我演示如何操作才是正确的,且不会带给宝宝太多痛苦。那时我20岁,看到有些妈妈看到自己宝宝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宝宝难受的样子而暗自落泪,心疼不已,我说能做到感同身受应该是不太现实的,因为那时我没做过母亲,也只能认为宝宝可怜,其他的关乎母爱的、责任的我是不太理解的。
每天在进行着忙碌的临床工作,有一天,一位看着比较劳累的年轻妈妈主动和我说话,她头发有些凌乱,脸色有些苍白,怀抱里的宝宝大概3个月左右,能够看出并不是个健康的宝宝,因为面色也是比较苍白的,而且在呼吸的过程中能看到有些吃力和喘息,感觉喉咙里面也有一些痰在那有些阻碍他呼吸。这位妈妈说她宝宝病情比较严重,反复辗转了好几家医院治疗,都没有看到特别明显的好转,因为有先天性心脏病,而且是比较严重的,有医生都曾经建议过可以放弃治疗,预后不会太好,但她坚定的告诉我,就算预后不好,就算生的希望很渺茫,她都会抓住那一点点的可能,不会放弃治疗。她说的这番话瞬间敲醒了我,原本感觉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听从老师的安排,做好工作,准时下班就达到了实习的目的,但原来身边这些曾经接触过的患儿家长居然有这么强大的内心,居然把事情能看得这么透彻,瞬间似醍醐灌顶,让我明白,原来护理工作除了完成基本的护理工作,还有更重要的人文关怀。在与她的沟通中,我收获内心的共情,而她也许获得些许的慰藉。回看自己,即不是母亲,没有孩子身体不好而带来的忧愁,又没有因为需要治疗孩子疾病而带来的重大的经济压力,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和奋斗呢!
现在,虽然看似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却又因为遇见的患儿、患儿家长所带来的许多不同,让我觉得每一天都充满新鲜与挑战。我们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又努力想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有温度的人文护理,所以我们不仅要护理患儿的疾病,还要护理一个家庭的心灵。在这些琐碎事物下隐藏着强大的心灵,我仍在学习、琢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