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独自走在下班途中,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断敲打着雨伞,突然,一阵沁人的桂花香跟我的鼻子撞了个满怀,我忍不住猛吸了几下,好熟悉的桂花香啊,垂暮的勃沙特闻到桂花时颤巍巍起身的模样不禁浮现在我眼前......
红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戏剧性地与传教士勃沙特相遇。军团请求勃沙特帮忙翻译法文地图,但勃沙特却一直固执地坚持他的宗教信念,不参与政治斗争,所以他拒绝了红六军团的请求。
此后,因红六军团与敌周旋过程中的特殊局势,不得不带着勃沙特一路转辗,他们一同生活了十八个月之久。英勇的红六军团在环境极度恶劣、冬天食物绝迹、国军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为了信仰、为了中国的胜利,不分日夜连续行军;在战场上敌我双方殊死搏斗,但下了战场,面对放下枪的俘虏,一直处于饥饿与困顿之中的红军战士却用担架抬着他们,不肯放弃;在地主武装和土匪欺负老百姓,滥杀无辜时,红军帮助百姓肃清地主武装和土匪,并为老百姓留下自己所剩不多的银两;在食物极度欠缺,大家极度饥饿的状态下,红军战士对勃沙特却是以礼相待、照顾有加......这些勃沙特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终于使他理解了红军的革命信念,并深为红军坚持革命信念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最终主动协助红六军团胜利地完成了伟大的长征使命。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仅中央红军就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击溃国民党百个团,行军两万五千里......支撑红军们不畏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不是别的,而是坚定的革命信仰。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但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因为信仰,革命烈士们无所畏惧、身居沙场不退却。因为信仰,革命先辈们顽强拼搏、面对刑罚不屈服。因为信仰,无数革命者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习主席曾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有了信仰,就有了在这个浮躁、抽象、茫然不觉的世界立足的精神资本,有了可以慰藉自己的精神食粮。而正确的、高尚的信仰,恰恰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所缺少的,我们的生活质量确实上去了,但是精神食粮却又显得很疲乏。曾几何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个人主义等沉渣泛起,一些人的价值观在退变,人性在扭曲,道德在沦丧,理想信念早已抛在脑后。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前进。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全新的理想。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离战争很遥远,身边很多人共同选择了医学这条漫漫长路。我不禁思考:医务工作者的信仰是什么?思来忖去,我觉得用生命守护生命,是对医者信仰的最好诠释。当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摆在眼前时,迎难而上还是退避三舍?扶危渡厄,医者担当。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只要患者需要,使命必达,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感谢,而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危难关头显身手,疫情面前勇担当,这是一名医者的责任所在,这更是一名医者的信仰体现。
80余年光阴流转,时至今日,长征精神仍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我们纪念红军长征,就是要寻回我们的初心,用初心来激发我们心底的潜力,补充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精神有永恒的价值和永远的魅力,它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雨停了,我收起了伞,更加坚定地走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