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初以麻醉护士的身份进入麻醉手术科已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里是省级重点专科,是全国“小儿麻醉培训基地”,2019年12月6日牵头成立了湖南省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分会小儿麻醉学组并担任主委单位。这里无疑是优秀青年的向往之地。然而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职业前景,不仅仅是张弛有度的节奏,还有浓厚的人文氛围、家人般的温暖和关怀。这也是我们这次新进的年轻人不约而同的强烈感受。
手术室一直是我好奇又陌生的地方,刚进手术室的一刹那,这里的“高大上”已然超出我的想象。这里标识醒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环境一流。有温馨的自助咖啡机及自动按摩椅,还有让人幸福感满满的“患儿家属等候间”。等候间内是充满童趣化的设计,小汽车的座椅、小鳄鱼的益智玩具及宝宝专属绘本区等等,让每一位患儿及家属感到舒适又放松,原来,手术室也是可以有家的味道的。
入科第一周,我被安排到PACU—麻醉恢复室。这里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患儿麻醉苏醒期的严密观察及监测,直至安全转运至病房。这里节奏很快,老师们微笑打招呼后就继续着忙碌的脚步,大家眼睛不离患儿,反应迅速敏捷,事事井然有序,其乐融融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让我紧张之余也很兴奋。接下来,在蒋丽丹老师的安排下,我从学习理论,熟悉流程,模拟操作,到独自护送患儿出室安全交给家属。短短的一周,学习强度之大,收获之丰硕。但这远远不够,我还需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学习麻醉学、围术期医学、呼吸生理、呼吸机使用等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只为尽早的让每一个患儿恢复自主呼吸,确保每一位患儿安全苏醒及早日康复。
入科第二周,正式进入术中,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集中的培训及提高。汤可香老师给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理论培训计划,每周由老师一对一专人带教。术中护士主要是积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临床工作,虽是短短的一句话,却有百般滋味在心头。学习两周,巨大的知识量扑面而来,麻醉医生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具备了病理生理,药理,儿科,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学科等基础和临床医学多学科的知识。如果把一台手术的麻醉比喻为一次飞机旅行,那么麻醉医生就是飞机驾驶员,麻醉诱导和维持就是起飞和航行阶段,飞机的自动驾驶仪则相当于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和机械呼吸,而平稳顺利的复苏就是一次完美的降落。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操纵全场,持续且密切观察患儿,然后通过眼,耳,手所得到的信息不断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形成细致而复杂的判断结果后及时对各种药物作一些调整,以维持手术患儿生理功能平稳,又能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急救复苏处理。总之,“飞机驾驶员”的一系列又酷又飒的操作下来,让我心生钦佩及向往,我想努力学习钻研,勇于挑战麻醉,担负起维持儿童生命的重大责任!
幸福是什么?海伦·凯勒曾说过“我一直在哭,一直在哭,哭我没有新鞋子穿。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有人没有脚……”生活并不总是如诗如画,有阳光灿烂也有阴云密布。与其羡慕别人不如鞭策自己,作为一名麻醉护士,在我们的保驾护航下手术患儿能顺利麻醉、成功手术、安全苏醒及安返病房,我们很自豪。当患儿病情遭遇突变时,同事们积极配合抢救生命,在感受团队精神的同时又历练了自己,我们很满足。当患儿麻醉苏醒后害怕哭闹时,我们用温暖的怀抱去呵护,用轻柔的语言去安抚,风景如画,浓浓暖意萦绕心头,此时,我们是幸福的。
生命是美好的,因为我所在的团队乐观积极,善于学习,努力工作,其乐融融。心情不佳时有人替你解忧,工作繁忙时有人主动分担,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以及偶尔娱乐,都很暖心,这就是在我的“PACU”小家庭中令人心动的小美好。
今天是PACU成立第15周年,从05年12月1日的1个人、4张床和3台监护仪到今天的17张床位、17台监护仪、7台呼吸机及14个人的优秀队伍,走出了一条艰辛的发展之路。祝愿PACU生日快乐,在新的环境下开启新的征程。也祝愿麻醉手术科在屈双权主任及滕思思护士长的带领下更上一层楼。德广术精,医护同心。让我们一起守护患儿的生命,将幸福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