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距离他们出院,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但是在许多的闲暇之时脑袋里总会浮现出那对父母,他们的坚韧,乐观,正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也感动着我。苦难降临,与其愤怒,抱怨,脆弱,不如勇敢面对,积极解决。心若向阳,又何惧忧伤。
还记得小家伙入院时的样子:“瘫软、弱小、安静”,开奶30ml,只会弱弱地吸几口,然后呆呆地等着鼻饲牛奶。后来,平软的腹部开始膨隆,鼻饲进去的牛奶根本消化不了,只能暂时禁食。接着呼吸也急促起来,出现了明显的吸凹征,胸片提示肺部感染严重,呼吸也不得不依靠呼吸机的帮助。令人欣慰是,经过十多个日夜的治疗与护理,他呼吸平稳了,肺部情况也有了大大的好转,奶量也加至55ml,虽然不能自吮完成,但是相比之前,进步已经很大了。然而,他依旧跟别的患儿不同,很少会因为饿了、尿裤潮湿了而哭闹。就算我们给他穿刺产生了疼痛,他也只是发出几声单调不洪亮的哭声。相比那些好动的,爱哭闹的患儿,他似乎很乖,一直这样静静的,软软的躺在暖箱里,让人怜爱又疑惑。这时基因检测的结果出来了,提示:15号染色体微缺失(Prader-Willi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这种疾病,俗称小胖威力综合征。它会造成低肌张力、性腺功能减退、智力障碍、行为问题及长期的强烈饥饿感导致过度摄食造成威胁生命的肥胖,终身需要在监管下生活。目前基因相关的疾病是现代医学水平仍旧无法解决的。我不敢猜想这对夫妻得知这样的结果后,会是怎样的挣扎,然后从这痛苦、无奈、恐惧、无助的沟渠中爬出。换作任何父母,都会犹如晴天霹雳,内心的支持倾刻瓦解。
基于患儿各方面稳定,我们联系家属计划出院。在出院之前,我们安排一周左右的家庭参与式护理。让患儿的爸爸妈妈参与到患儿的日常护理中,手把手教会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如何喂奶,怎样换尿裤,怎样洗澡,平日里怎么做才能将预防再次感染等等。我们当然明白,我们能够做的非常有限,出院后的种种更大难关只能靠患儿的父母自己去克服。家庭式护理的第一天,由我接待,其实在这之前,我早已做好功课,对于这对夫妻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包括家庭住址,年龄,学历以及妈妈的孕产情况。了解这些,是为了制定相应的宣教内容。尽管准备满满,我的心情始终是悲悯同情与愧疚,总感觉有一种使不上的劲。然而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对夫妻,才发现我之前所猜想的:他们或许情萎靡不振,或许态度敷衍应付,亦或许易怒暴躁,怀揣着各种不满。然而,都没有,他们积极、乐观、耐心、细心,满满的虔诚与感恩。在交谈中我得知,患儿的妈妈一接到医生告诉她的诊断结果,便在网上疯狂的搜索关于小胖威力综合征的所有信息,甚至还加入了一个由权威专家组建的关爱小胖威力的微信群,群里有其他父母们分享的成功护理经验和专业人士的详细解答。她清楚的知道,患儿的这种疾病会带给她怎样的生活,日复一日的奔走在医院做康复干预,她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对付对此刻怀里长大后“贪吃、暴怒、顽固、敌对”的孩子。她笑着对我说:“护士,你知道吗,每个孩子在出生前都是认真挑选过妈妈的,他选择我,就表示我一定能照顾好他。”言语间,她是如此的信心十足,却又辛酸难耐。患儿的爸爸则忙于解决眼前的事情,目前患儿最重要的便是喂养问题,他明白通过胃管予以鼻饲,在家里是行不通的,所以他买来滴管和勺子试着慢慢经口喂养,配合康复科医生的专业指导,锻炼患儿的吸吮和吞咽功能。他很耐心,小家伙一次吃太多容易呛咳发生窒息,他便用滴管一滴一滴滴入患儿嘴巴,牛奶冷了又热,如此反复。给他放莫扎特的钢琴曲,温柔跟他讲话“睁开眼看看,我是爸爸,快快长大,我们一起打篮球。”看着这些场景,我总会偷偷红了眼眶,我们无法预测这个患儿的结局,但是有这样努力的父母,结局一定不会太差。
人们总说,医务工作者都是天使。他们用平凡而坚韧的肩膀,担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每一次的治疗,都是与病魔的厮杀,每一的抢救,都是与死神的争夺。其实,他们也只不过是千万修行在红尘中的极普通的人们。有些病情的急剧恶化,无力扭转,有些预料之中又不想其成真的疾病诊断,也无法改变。他们并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也无法做到让每位病患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偶尔治愈,总是安慰。收获成功治愈的喜悦,也珍藏无能为力的遗憾。由衷的希望,世间的美好可以眷顾那些经历苦难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