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21/08
肝病科:优质服务专项行动之“基础护理”流动红旗评选活动
为深入推进优质服务活动,进一步改善服务、提高科室服务质量,肝病科开展“基础护理流动红旗”评选活动。此次活动由护士长及两名高年资护士给每日责护打分,用五角星、三角形来标优差成绩,填入相应的表里。然后每日评出最整洁的病房授予“流动红旗”,并悬挂在病房门口。一个月内护士五角星最多的,将获得相应的奖励。此举是希望受到表彰的护理人员再接再厉,不断加强科室基础护理工作、努力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先进的技术、规范的操作、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舒适的住院环境是肝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对病人不变的承诺。每月的评比活动,深受病人的欢迎,他们称赞这项活动为“最周到的护理,最佳的服务”,使肝病科
24
2021/08
康复中心:优质服务之中医特色治疗一直在路上
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八楼是中医特色治疗区,中医特色治疗区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文化,突出传统医学的特色并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如针刺、推拿、艾灸、耳穴等,为患儿精心打造一个传统疗法的治疗区。治疗区具有独特的中医特色和临床疗效。在越来越注重绿色疗法的现代社会,受到患儿家长的喜爱和推崇。中医特色治疗区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我们始终秉承着优质服务一直在路上的原则为患儿提供贴心的服务。一、艾灸老师每天提前上班艾灸是隔物灸法的简称,是中医特色治疗区非常受欢迎的一个项目。它具有扶阳固本,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负责这个治疗项目的易慧娟老师每天提前上班,给患儿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缓解治疗高峰的压力,满
23
2021/08
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科儿童肝病课题项目启动会
8月20日下午6点,我院肝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李双杰、科室负责人欧阳文献主任特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彭松绪博士团队、我院科教部仇君博士来我科进行科研课题指导,并协助启动儿童肝病课题项目:《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儿童的队列研究》。肝病科科研骨干及研究生共10余人参加本次启动会。彭博士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范围内有近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携带者,5岁以下儿童HBV表面抗原流行率约为1.3%。与成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慢性HBV感染的检测和治疗策略很少受到关注。目前恩替卡韦是一种有效、耐受性良好的核苷类似物,为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治
23
2021/08
心胸外科:成功修复罕见大龄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
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就成功为10岁10个月的越越(化名)实行了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房缺修补术+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这是科室首例为10岁还能存活的大龄患儿实行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的手术。经文献检索,10岁以上包括成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手术只有零星报道,特别是心上型患者。来自邵阳市10岁10月的越越4年前体检就发现了有心脏杂音,因多种原因,未做特殊治疗及检查,2年前来我院行了心脏彩超提示:肺静脉异位引流,家长也未住院治疗。8月10日,门诊以肺静脉异位引流、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二三尖瓣返流收入心胸外科。越越妈妈说之所以一直没有跟小朋友做手术,一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根本负担不
23
2021/08
儿童保健所:“优质服务”直播连线、确保“防疫不妨长”
为了不受新冠疫情影响而阻止科普宣传的脚步,深化我院优质服务理念、把优质服务落到实处。让广大家长正确了解身材矮小、性早熟、肥胖等相关知识,做到“防疫不防长”。自8月17日起,我院儿童保健所钟燕专家率刘康香、赵莎、康如彤等教授进行4期线上科普直播。四位专家以《长高的秘密》、《日常锻炼有讲究》、《小胖墩有大麻烦》、《催熟食物大盘点》为主题,分别从身材矮小、肥胖、性早熟、运动等各角度向广大网友及家长传递专业科普知识。指导家长了解孩子正常生长发育规律,正确认识身材矮小、肥胖、性早熟对孩子的影响及危害;帮助孩子及家长认识运动益处,培养其运动兴趣,选择合适运动项目以促进长高及“减肥”;盘点导致孩子性早熟的食
23
2021/08
众志成城攀高峰,齐心协力创佳绩:骨科喜获四项自然科学基金
科技兴院,技术引领未来,2021年院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大力支持各科室开展科研项目,全院在国自然及省自然科研立项取得佳绩。骨科在梅海波主任的领导下,一直以来重技术、重科研、重教学,医、教、研齐头并进,2021年喜获国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及省自然科学基金三项。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骨科杨戈博士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现骨科国自项目零的突破。同时,骨科副主任朱光辉、谭谦副主任医师、刘尧喜住院医师分别获批2021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科卫联合项目、青年项目,骨科科研立项再获佳绩。2018-2020年,骨科共获得34项课题,其中国家级参与项目
23
2021/08
感染科:6岁娃突然不能站立,罪魁祸首竟是家中羊群
羊在大家眼里一直是温顺的化身,是小朋友喜爱和亲切的动物,没成想有一天它也会成为致病的元凶。8月20日,感染科收治了一个6岁6个月突然不能行走的患儿扬扬,医生询问病史才知晓扬扬发病与家中羊群有关,之所以现在症状加重是一直未接受规范治疗。一个月前,家住邵阳的扬扬因为接触了家中布鲁氏菌感染的羊群不小心中招了。据了解,扬扬家中养了6只羊,扬扬经常与小羊亲密接触,不久后动物检疫部门常规检测,发现羊群感染了布鲁氏菌,家里人赶紧检查了个遍,结果只有年幼的扬扬感染布鲁氏菌病。7月21日,扬扬在当地医院确诊布鲁氏菌病,因为当时没有症状,家里人没引起重视,医生开的口服药调皮的扬扬也经常偷偷地丢掉,没按时服药,8月
23
2021/08
PICU1科:孩子溺水不要“控水” 心肺复苏是关键
8月19日,湖南省长沙县一名2岁5月的男童昊昊(化名),因溺水后4小时紧急被送往湖南省儿童医院救治。据昊昊家属介绍,8月19日18时左右,顽皮的昊昊趁家属不注意时,独自一人拿着鱼杆从鱼塘栅栏的小缺口处钻入鱼塘边准备钓鱼,不想鱼没钓成,自己反而不慎掉入池塘中。2-3分钟后恰巧被准备在池塘边洗拖把的奶奶发现,并迅速将他捞出水面,此时的昊昊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呼之不应。奶奶立即刺激昊昊咽喉进行催吐、爸爸为其控水,幸运的昊昊约2分钟后逐渐恢复意识。爸爸随即将昊昊送往当地医院,在经当地医院初步处理紧后考虑昊昊病情危重,紧急转往我院重症学一科救治。入院时昊昊精神反应差,颜面部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因溺水导致吸
24
2021/08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会落下帷幕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线上学术会议于8月21日落下帷幕。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赵斯君教授带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中高级职称医师、青年医生及研究生在我院事业发展部与本次会议主会场视频连线相聚云端共同见证了本次会议的开幕式。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组长倪鑫教授致欢迎词,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吴皓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前任主委高志强教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房玉新主任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黄志刚候任主委在开幕式上进行了发言。本次会议是儿童耳
23
2021/08
皮肤科:小儿皮外超减张精细缝合术,还孩子帅气容颜
11岁的小浩浩面容清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出生时他的右面部就长了个的黑色胎记,随着年纪的增长,胎记越长越大,上面还长满了毛发,大小约6.2cm×1.2cm。浩浩父母担心孩子这么大的胎记在颜面部影响孩子今后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因此带孩子到处求医寻求最好的治疗方法,于5月19日上午来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浩浩妈妈说去了好几家医院,医生说要分2次切除,还要做全麻手术,先做第一次,3-6个月后做第二次,术后还会留瘢痕,所以来到了皮肤科找到了蒋艳玲教授。蒋教授给浩浩面诊后,做了详细检查后确诊浩浩面部的肿块为“黑素细胞痣”,给孩子评估病情后,蒋艳玲教授给出了一个与其他医院不同的治疗方式—“镇静+局
23
2021/08
骨科:优质护理之“防新冠,遏扩散”应急演练
为落实省卫健委文件精神,响应国家号召,完善和健全分工明确,持续加强院内防控措施,有效提高骨科全体人员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指挥协调、快速反应、高效处理能力,在主任梅海波和护士长熊昱媛的带领下进行了新冠应急演练。主要内容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现黄码和红码如何处理?白班和晚夜班如何应急分工?如何穿脱防护服?如何有效在防新冠同时给与优质护理?本次演练模拟在住院过程中发现一名患儿家属行行程码突变红码,值班人员发现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红码家属及患儿就地隔离,同病房病陪人转至隔离间,关闭新风系统,病区暂时封闭,报告主任、护士长及各部门负责人。责护和值班医生着防护服对红码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追查其活动轨迹
23
2021/08
呼吸内科:优质服务专项行动之举行护理教学查房,提升护理专业内涵
8月19日下午4点,呼吸内科在学习室如期举行了咯血患儿的护理教学查房。此次查房由一病区总带教陈园主管护师主持,参加者包括本科室的护理人员、省级儿科专科班学员、进修人员以及实习护生等四十余名人员。首先主持人介绍了此次查房的目的,接着由责任护士尹芳主管护师详细汇报病例,总带教陈园对病例进行了分析与讲解,并进行了知识拓展,详细阐述了咯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要点与流程、护理。护理部分是按护理程序的思维和顺序来讲解,以训练学员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员有条理地去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以及临床上遇到的问题。然后课堂上再分享了两例咯血的相关病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体现了不同原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