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一个 34+4 周的早产儿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险阻后,终于达到出院指标,带着气切管迎来了回家的时刻。这名早产儿胎龄小,体重轻,出生时便伴有严重的气道畸形,特殊的面容,扁平短小的下颌及张口受限使得气管导管无法正常插入,生命危在旦夕,在我院转运中心的护送下入住了新生儿科二病区。患儿住院期间,病情危重,呼吸困难,口腔分泌物多,严重的气道畸形,舌后坠及后鼻腔狭窄导致气管导管无法插入,仅能依靠口咽管加呼吸机辅助通气下勉强维持呼吸。
为了挽救这个脆弱的生命,病区主任黄瑞文教授立即决定组织邀请全院大会诊,经多学科专家联合讨论,决定为其先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这一手术为孩子的呼吸打开了新的通道,但术后的护理也至关重要。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技术成为了保障患儿生命的关键,需要严密的防脱管、防堵管、防感染、防压疮。副主任医师肖勇及住院医师李玲每日定时为患儿更换敷料及人工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止其感染。吸痰护理也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由于患儿病情特殊,吸痰的频率、力度和深度都需要精确把握,稍有不慎就可能对患儿的气道造成损伤。新二区医护人员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轻柔而准确地完成每一次吸痰操作,确保患儿气道通畅。
在患儿病情逐渐稳定后,为了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家庭护理环境,新生儿二病区护士长陈牡花又为其安排了家庭有陪病房。科室医生和护士们手把手地教导家长吸痰和喂养的技巧,从如何正确操作吸痰设备,如何鼻饲牛奶,到观察患儿的呼吸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
然而,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医疗费用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医院积极为其申请到“千家爱”基金,最终八万的医疗总费用在医保和慈善基金的助力下全部得以报销,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如今,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不懈努力下,这个小生命终于达到可以带着气切管出院的指标回家。满怀感恩之情的家长,亲手写下了一封感谢信,简单质朴的感谢信是对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最高赞誉。这一救治案例不仅显示了我院在新生儿气管切开术领域的领先水平和护理技术在救治危重新生儿中的重要性,也展现了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力量,为更多面临类似困境的患儿带来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