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一封漂洋过海的感谢信
2022/03/10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2308
繁忙的手术日结束后,心胸外科邓喜成教授打开邮箱,弹出一份来自美国的邮件,上面写到:“非常感谢您慷慨帮助!您是一名真正的医生。我认为您的动力来自治病救人本身,而非金钱,现在这样的医生很少了。如果我可以帮助您和团队做什么,请一定要告诉我。”(Your help has been very generous, you are a true Doctor of medicine and you seem to be motivated by healing and not money. We have found that is becoming rare.Please let me know if there is anything that we can do to help you or your team or research. ) 看得出这是一名家长发自肺腑的感受。
写信的人是小约翰的父亲,小约翰是一名漏斗胸患者,来自美国,在3岁时确诊了先天性漏斗胸,为了不影响小约翰今后的生长发育,爸爸带小约翰在美国国内进行了吸盘治疗,他发现在美国很难找到能提供漏斗胸吸盘治疗的医院或医生。虽然最后还是找到了,且遵循医生建议运用吸盘治疗,但效果却不理想,四处求助的约翰爸爸在网上看到邓喜成教授发表的关于3D打印吸盘的专业论文后,立即邮件联系上了邓喜成教授。
通过了解小约翰的诊治过程,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国际国内的诊疗差异,邓喜成教授耐心地为约翰爸爸答疑解惑。由于在美国漏斗胸的起始治疗年龄较大,一般在6岁以上才开始治疗,而小约翰才3岁,使用的吸盘尺寸偏大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为此,邓喜成教授画图详细指导了怎么根据凹陷的形态位置来选择吸盘大小和形状,并建议想办法订制适合吸盘。幸运的是,这位爸爸是一名工程师,且精通3D打印技术,他决定为儿子自制一个合适的3D吸盘。他跟邓喜成教授深入探讨了吸盘的材质选择、尺寸的测量,也就制作经验进行了分享。通过阶段性的治疗效果反馈,小约翰的漏斗胸凹陷程度已经明显改善,目前还在继续吸盘治疗中。
事实上,小约翰并不是邓喜成教授接诊或接受咨询的第一名国外患者。自从2018年邓喜成教授开始使用漏斗胸吸盘治疗,并在同行评议的国际权威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以来,已有来自荷兰、美国、印度等多国数名患者慕名咨询胸廓畸形非手术治疗相关事宜。而在国内,更有来自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西、贵州、广东等外省市的患者慕名来诊。
目前,漏斗胸3D打印吸盘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逐渐被接受。传统上胸廓畸形均需要手术矫正,这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应该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不囿于手术治疗。学科的交叉,相关技术的成熟,给传统外科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给病人带来了福音。对于合适的病人,通过新的治疗方法,完全可以避免手术创伤,也不影响治疗效果。
由于中国比国际上漏斗胸的起始治疗年龄偏小,科室还使用了一种新型体表扫描来测量和复查,即可以避免或减少胸片、CT的电离辐射伤害,也能明确和跟踪治疗情况。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