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猫有风险,“猫抓”也会要人命
2020/09/30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663
1岁多的喵喵最近反复发热20余天,多次外院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完善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小结节,腋窝淋巴结肿大,考虑病情严重,完善纤支镜肺泡灌洗液宏基因检查后考虑患儿存在巴尔通体感染——猫抓病。这么个病原体从何而来?
追问父母后得知因家里做食品生意怕老鼠侵扰,家里养了一个护卫队——6只可可爱爱的小猫咪,白天陪崽崽玩,晚上专职捕捉老鼠,可谓是尽职尽责。“可我崽崽从来没有被猫抓伤过,怎么会得猫抓病呢?”家人很是困惑。
接诊医师谢波告诉家长,猫抓病是一种名为“汉赛巴通体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这种病原菌大多寄生于猫身上,猫抓咬只是感染的一种途径,与猫亲密接触也有可能致病。
她提醒养猫者,尽量不要与猫过分亲密接触,在美国多数病例发生于秋冬季,多见于儿童,可能是因为儿童更喜欢与猫玩耍。引起猫抓病的病菌名汉氏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常生存在感染该病菌的猫的唾液中,但猫本身不生病。猫可携带该病菌数月之久,跳蚤可将该病菌在猫与猫之间传播。
要避免猫抓病,并不是不能养宠物。猫抓病不是非常常见,大多病症也不严重。遵循以下措施可以预防感染。
一、教育孩子避免接触流浪猫或不熟悉的猫,减少暴露于病菌的危险;不要粗暴对待宠物,减少被抓咬至伤。
二、与猫接触后注意洗手;要做好预防接种和消毒,寄生跳蚤和扁虱正是感染巴尔通体病菌的媒介。如果不慎被猫抓伤,及时用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并请专业医生评估和处理;尤其是家中有幼儿或免疫力较弱的人一起生活的时候。由于<1岁的幼猫更容易患有猫抓病并将其传播给人,免疫力较弱的人应该养年龄>1岁的猫。
三、消灭跳蚤,尽可能减少猫的带菌率;曾致人得病的宠物,可将其带去宠物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