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学习伊始
三月了,巷口的那不知名的树开满了淡紫色的喇叭;转角处的香樟树缀满黄绿色水彩画般的嫩叶。时间好不经用,一转眼便来儿医工作10余年了。本以为生活的轨道就此一如既往,没想到人生的列车会因为医院的轮科制度停靠在心胸外科这一站。
初来乍到,我是拘谨的。晨会的第一天,在杨护士长热情的引介中,我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随即在杨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王菊蓉的带领下,开启了科室漫游模式。布局合理的病房、全层流净化系统的CICU,电子中心控制面板、移动护理系统系统和科室特有的重症信息系统,信息化和科技感扑面而来。呼吸机、除颤仪、高频电刀、血气分析仪、婴儿辐射保暖台,专业而完善的医疗设备目不暇接。一路走来便到了阳台,阳光借过莫大的窗户铺洒而来,透过窗明几净的玻璃窗,淡蓝色的天空一直蔓延,直到变成了我们的小天地。茶水间里备着琳琅满目的零食,以备晚夜班的值班人员食用;桌上的五谷杂粮、吧台上各类文艺书籍、动感的健身器械,伴随着现磨咖啡的浓郁香味,科室的“三室一餐一休”,处处洋溢着人文关怀。我想若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冲上一杯现磨咖啡,或远眺、或思考、或阅读,或是在动感单车上松松筋骨,享受片刻的宁静,紧张和压力大抵是可以消解一半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弹指间一个月的光阴便在我身边悄然流走,就此来到了四月。都说“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天,是日暖风煦,新燕呢喃,是万物摇曳生姿,是不负春意不负爱。在这里仿佛置身一个后花园,有玫瑰,有茉莉,有向日葵,有芙蓉,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芬芳,却总能和谐共处,美美与共。她们有的像精灵,聪敏俏皮又率性霸气,自带光芒—杨贵红老师;有得像流水,利万物而不争,自由又浪漫—王菊蓉老师;有的像百合花,心细如尘,纯净舒服——邓芳老师;有的像向日葵,永远在汲取阳光,吸收知识—沈媛老师;有的像爬山虎,扎根工作,扎根生活,顽强向上—陈娜老师;有的像睡莲,安静优雅,从容不迫—彭颖妮老师;有的的像郁金香,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感性而温暖—胡莉老师。。。她们在如花般的年龄里,见惯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深谙生命的可贵,用一袭素衣,一双芊芊手,一颗炽热心,白衣之下,医病、医人、医心。
五月枝间子初成,不负春光与时行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很快轮科即将结束。在科室的精心安排下,我按照王老师早已制定好的轮转学习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轮科第一个月轮转病房,了解科室常见疾病,了解科室各种仪器,了解专科基础理论知识;轮科第二个月,熟悉各类管道护理,熟悉CICU病人的病情观察,熟悉转出/转入监护室流程,熟悉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第三个月,由带教老师把关,护理简单的心脏术后的患儿。三个月里,也同时需要我完成相应的学习作业。如手绘心脏结构解剖图,完成科内专科理论考核,制作护理病例查房ppt,轮科学习PPT汇报等。我也格外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仿佛回到学生时代,简单地把自己交给学习,心无杂念。手绘心脏解剖图,对于我这种绘画小白来说不是易事,我在家画了又画,改了又改。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把之前记了又忘、忘了又记的体肺循环算是彻底整明白了。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此期间,王老师总会积极安排我参加科室每月一次的质量分析汇报、护理病例查房、应急处理模拟教学,观摩床旁开胸等等,科室浓厚的学习氛围、开阔前沿的教学理念,医护一体式教学模式,让我体验了一把沉浸式学习。与此同时,科室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聚会,每一个节日,大家都不会落下我,总是让我参与其中。我打趣的说“王老师你们会把我宠坏的”“不怕,也就剩一星期了”。她们如海边各式各样的贝壳,带着遥远海洋的气息,通过她们,我觉得便和更广大的世界连接在了一起。
何其有幸,在人生的旅程中,在这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在心胸外科这个驿站,所见皆风景,所遇皆良人。感恩遇见,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