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提笔写作呢?也许你也记不清了吧!我记得上一次我用笔写作已经是几个月前了,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停下来用手机搜索了不下十几次,明明是脱口而出的词语硬生生把笔在纸上捻出洞来。下笔真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啊!
电子产品写作就方便多了。输入法的记忆选择功能就能给像我一样要求不高、思想散漫的文字爱好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我会因为雪花的词条搜索到“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又扩广到“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或皆似霰的满天飞絮、大如席的燕山雪景等等。这是不是很思涌汩汩、天马行空?当然,输入法还是有很多弊端的,对于很多文艺工作者更喜欢通过准确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输入法的重复和选择是对他们行云流水思绪的阻竭。与此同时,大量的印刷体文字会让文字本身失去艺术的形式美,也就意味着我们越来越难以欣赏书法的“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这也是我为什么存在写作慢、内容散乱、主体无框架等火候不足、功底欠缺的写作现状。
我能做哪些改变呢?关掉手机网络,选择灵感迸发的时刻,拿上纸开始动笔吧!这样想想其实苦吟的贾岛和闭门的陈师道确实值得我们大多数人模仿。当然写作如果没有素材,再怎么谢客苦吟也是求而不得的。一个好的素材来源于你的所见所知。对于一个善于思想表达的人,小素材就有大立意;对于不善于文字提炼的人,大素材也只会泯于众人。所以,我觉得写作最重要的是新颖的、共鸣的三观。
当然,一篇文章你喜欢它,但是别人不见得如你所是。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到底什么是新颖的、共鸣的三观?正如,你在这个与时间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一个也在前进的人,那个人说:“我听说这条路上有很多很多的黄金,我们一起走这条路吧!”于是你跟着这个人的步伐一起走上传说有黄金的路。当然,这条路上有可能没有黄金,而你和他会在这条路上选择继续前进或放弃,所以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段都会选择和自己同频共振的人同行。新颖、共鸣的三观放一放也就过时了,而站在时代的风口上猪都会飞,何况是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