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实习,我体验了最忙的一个夜班,彬彬老师和我像是开了马达一般,两个人手里的活一刻都没有停下来。我突然想给急诊科取一个外号——“马达科”。虽然很累,但我喜欢急诊给我的那种由衷的充实。
还记得初入急诊,6个交接班本给了我当头一棒。听完彬彬老师第一遍的讲解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脑袋里面只有数不清的物品和找不到的物品。只听到彬彬老师对我说:“陆雪,下次你来辅助接班清点。”我诺诺地点点头。
很快,等到了我答应老师的第一次晚班辅助接班清点。说真的,在上班的前一觉梦里我都是在清点氧表,上班前也还有点怕自己数不清那6个交接班本。于是,我提前了30分钟赶到科室。上白班的老师都诧异于我的早到。还好,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熟悉了急诊的6个交接班本。
通过深入对急诊的了解,才让我对庞大的急诊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以前,我也路过急诊科,只看到了一个急诊大厅,还有几个医生在诊室给病人看病,有老师在给小朋友打针。却不知道急诊科还有预检分诊班、输液注射班、伤口造口班、采集核酸班……原来,一直是我自己把儿科急诊想得太简单。
对于操作时的三查八对和输血的三查十二对,我只在学校要求考试的时候记得特别深。一到临床上运用,我就有点记忆模糊。特别是关于三查十二对,我总是有点蒙圈。彬彬老师第一次带我去血库取血的时候,她问我什么是输血的三查十二对?我望着老师迟疑了半天,竟然答成了输液的三查,十二对也没有答上来。彬彬老师耐心地帮助我梳理了一遍。然后,要我回家把三查八对和三查十二对的区别做一个表格方便自己记忆。于是,我通过基护书的翻阅、浏览器搜索以及彬彬老师笔记的加持,对三查十二对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
急诊病房里这边的呼叫铃还没有结束,那边又来了新病人。在小朋友们恐惧与身体不适的哭声中,起初的我仿佛有点无措,手忙脚乱中不知道是先让家长登记信息,还是先做雾化,还是先接铃。到慢慢地适应了急诊的快节奏,学会了加快步伐,和老师合作,逐渐有了自己的工作条理。
通过四周的急诊实习,我了解了预检分诊工作,核酸采集要点,五级分诊,伤口换药,熟悉了输血、吸痰、插胃管、洗胃、上监护等操作,熟练了流调史的问诊、氧气雾化、上氧、测体温……虽然,我在急诊实习期间没有看到心心念念的几例大型抢救现场,但在急诊的小抢救我也算见识到了一二。
此刻,我护士服口袋里是满当当的药物说明书,并按照彬彬老师的要求,整理了一份急诊常用药的药理作用文档。对于很多药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再也不至于在患儿家属问我这个药是什么用处的时候,处境尴尬而灰溜溜地离场。
感谢急诊大家庭的各位老师认真地带教。兰兰老师说学艺固然重要,但你更要提升自己,今后的路上不依靠别人;浩子老师说竞争固然存在,但你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自信且闪闪发光的人。彬彬老师说我们付出什么,我们就得到什么。有时候,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当下”永远是力量的来源,改变可以从现在开始。
我们共勉!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夜里,我同彬彬老师讲,“老师,我好像能自动屏蔽小朋友们的哭声了。”我俩相视一笑。急诊,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