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默默熏陶着孩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候,点滴关爱也能孕育出江河一样的气魄,催人奋进;有时候,日常习惯也会促进思维之花开放,收获健康的人生。
今日的发热门诊发生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值得深思。
我在预检分诊台忙碌着,一个抬头,瞥见了这样一幕:候诊大厅里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刚学会走路,还不会说话,胖嘟嘟的,走起路来脚步有点不稳,活像一只呆萌的小企鹅。他一只手拿着饼干,一只手用力张开着伸向空中,眼睛望了望导诊台桌子上的免洗手消毒液,然后望了望他妈妈,嘴里咿咿呀呀着示意妈妈给他挤压消毒液洗手。妈妈过来按压着瓶子给他挤了点消毒液在手心,然后帮他搓擦着。接着他把饼干换个手,把另外一只手伸向妈妈,意思是这只手也要擦消毒液。然后妈妈给他擦了,他又换了先前那只手来准备消毒。这时妈妈没有再给他挤消毒液,他就一直伸着那只手,等着妈妈来给他擦消毒液。那渴望的眼神,执着的模样特别可爱,我心里不禁笑了,同时也特别欣慰、感动。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手卫生,勤洗手,我们大人很多时候都有可能忽视了,真的是又惊讶又惭愧。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卫生不到位有关。特别是小孩子,年龄小,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病毒,导致各种疾病。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长朋友要以身作则,勤洗手,注意手卫生。外出回家后,一定要先用酒精或其他乙醇类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然后更换干净清洁衣服再去拥抱孩子。尤其这几个时刻一定要注意:抱孩子前,给孩子喂奶、喂药前,换尿布前,换尿布后,一定要用流动水洗手。平常在家向孩子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流程,随时教导叮嘱孩子勤洗手,注意卫生。这里我们要牢记几个时刻: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要洗手,玩了玩具要洗手,触碰口鼻要洗手。孩子外出玩耍戴好口罩,尽量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不随意触摸外面的东西,摸了一定要及时洗手。在家多喝热水,多吃水果蔬菜,适当运动锻炼身体,早睡早起,养成好习惯,才能拥有好身体,远离病毒。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还在继续,我们一定不能松懈。“内、外、夹、弓、大、立、腕”,这是洗手口诀,手卫生简单易行,但也是最好的预防疾病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好,规范执行。作为医护人员,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接诊、护理每一名患儿都应该坚决执行手卫生,操作前、操作后洗手,对患儿负责,对自己负责。作为父母,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从娃娃抓起,从洗手做起,杜绝病毒传染,切断传播途径,争做抗疫小能手。
有一种关爱叫做勤洗手,有一种保护叫做戴好口罩,有一种信念叫做众志成城,有一种希望叫做疫散云开。让我们携手同行,做好手卫生,从细节着手,从娃娃抓起,共同抗疫,期待最终胜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