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智慧---读台湾著名重症医学专家柯文哲演讲有感
2021/09/09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2834
“你问我,什么是死亡?我回答是,怎样才算活着?你问我,什么是人生,我回答是,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个笑话,谁是台湾最有名的医生。一个民众跑到医院,说要找叶医生。急诊处说没有这个医生,民众说有啊!他叫叶克膜。当年邵晓玲就是被他救起来的,叶克膜其实很简单,就是静脉血引流出来,经过一个血液泵,再经过一个氧合器,送回身体。它用来暂时取代心肺功能。叶克膜的确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周杰伦的一个伴舞,突发猛暴性心肌炎,心脏不跳了。一路心肺复苏到台大医院,可是,九天后,她就进行了心脏和甚至移植。不到一个月,又回去跳舞了。“全球首例,台湾奇迹,男无心脏活16天”。一个56岁的男子,因为蛀牙,细菌跑到了血液里面,再跑到了心脏,后来就化脓,结果有的地方烂掉了就被剪掉了,最好整个心脏都被剪掉了。到台大医院的时候,因为几乎没有心脏功能,就用了二台叶克膜。十六天后,心脏移植,最后很清醒回家了。一个26岁的原住民,醉酒以后去游泳,被水呛到,得了严重的肺炎,叶克膜用了117天。不过最后还是慢慢恢复了。这些案例。使用叶克膜以后可以撑到9天,16天,100多天,然后再进行移植,或者自己好起来。实在是太神奇了。
所以,在媒体的炒作下,叶克膜在台湾很有名,确实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是,媒体通常只报道成功的案例。作为一个医生,看到成功的案例当然高兴,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失败的案例。
一个七岁的男孩,得了肺炎双球菌败血症,引起呼吸窘迫,后来装了叶克膜。装了以后,出现并发症,四肢都黑掉了。他眼睛大大的看着你,意识清楚,会讨水喝。可是作为医生,你面临选择,如果要救他,就得把四肢剁掉,如果不救,就要把机器关掉。你想一想,在生死之间,病人头脑清楚,怎么跟他讲:“小弟弟,如果你要活着下去,就要剁掉你的四肢。或者算了,你不要再活了”。你如何跟一个七岁的男孩,讲这种生死的问题?
怎么才算活着?三十几岁的时候,觉得医学很厉害,什么都可以解决。可是到了四十岁以后,常常有装了叶克膜还是失败的案例,家属问:“为什么别人救得回来,我们的亲人救不回来?”我们也不晓得怎么回答。为什么病人的四肢会黑掉?要是知道,就可以避免了,就是不知道啊!慢慢地五十以后,终于想通了。医生是人不是神,我们只能尽力,仅此而已。
不管医学如何发达,还是有极限的。以现在的科技,没有心,肺,肾,还可以存活,难道就这样装着机器过一辈子?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园丁不能改变这种规律。医师只是生命花园的园丁,让人在生老病死之间活得好一点,仅此而已。
有一天,在巡房的时候,突然大彻大悟。人生的结局只有俩种:插管和不插管,但都是死。因为人一定会死,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追寻一个问题,就就是人生。我们唯有面对死亡,才能看清人生到底是什么,人终究会死,人生只是一个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
人生应该像a的n次方,如果a大于1,a的n次方就会无限大,如果a小于1,则反之。我对社会的付出多于索取,就代表a大于1,每人都如此,社会会越来越好,反之,社会就会崩溃。细想想,作为学医人,勤勤恳恳便是付出,踏踏实实便是奉献,对于生死,尽力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