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丈总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再次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从1921年至今,经过百年岁月,中国共产党一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完美的“三级跳”:建立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进入新时代,让中国人民强起来。这一百载,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蓬勃发展、历史辉煌的一百年。回顾浩瀚的历史长河,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走过的艰辛历程。100年间,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经受大革命洪流锻炼和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种新局面,从建国初期到现代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强国,从出门靠走、讲话靠吼的年代到高铁加速、5G提速的新时代,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的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作为一名中国人由衷的感到自豪和骄傲,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
当党史中一段段文字和一卷卷影像档案呈现在眼前时,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时代的闪光点,每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谱写出一代代可歌可泣的故事,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的伟大足迹。战争年代,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前仆后继。和平时代,为了守护国土和人民安全牺牲的战士,不计得失、牢记使命、冲锋在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诉说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誓言,诉说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定无悔。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在浩浩荡荡的新时代潮流中,在党史的熏陶和学习中我们如何践行自己的行动,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或许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党员学习党史后需要去思考的内容。
我认为,知古鉴今,以史为镜,青年党员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使我们从行动上、思想上真正的入党。首先是要对党忠诚、不忘初心,这是新时代赋予广大青年党员的重任。我们青年党员需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党性观念武装自己,要拥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心中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敢于担当,认真负责,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同时,我们要清楚的知道青年党员的党性修养,绝不仅仅是听其说了些什么、喊了些什么,而是要看其在实践中都做了些什么,做得怎么样。因此,养成正确的群众观是青年党员学习锻炼、行稳致远的重要能力,我们在本职工作中,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上装着患者,在工作上为了患者,在行动上帮扶患者,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努力为三湘儿童健康而不断奋斗努力。
青年党员要把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铭记于心,化学习为动力,把心放在真理的追求上,时刻保持知识本领上的恐惧感和理论素养上的危机感,在新时代谱写新青年的壮丽青春之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深沉的历史自觉,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作为当代青年,要时刻关注国家、关注历史,自觉将自己的学习、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增强本领,全面发展,紧跟时代要求用心学习,潜心专研,成为社会发展有用之人,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青年党员要坚定文化信仰,爱国爱民,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塑造自己的人格,用清醒理智的头脑武装自己,把国家和人民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学会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要增强对自我文化的理性反思,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还要学会以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性,正确认识并理性应对当今世界正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努力将个人的价值实现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