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归来。
十数年的焦心等待,数十年的温暖陪护。全程都戳中泪点。
陆焉识,陆焉识,这名字也是有寓意的吧。
回家的路,你还记得吗?
当然啦,因为那是你在的地方啊。不能忘的,不能忘的。
题记
看完影片后的我心中百感交集,故事的背景是在文革,阴沉的雨天,脏乱的街道,一排排锁得死紧的脚踏车,鲜亮的红宝书,红色的胸章。沉郁得让人难受,刺目得让人心慌。
犹记得革委会在陆焉识劳改逃跑后到婉瑜家中警告,那李主任只说了一句:“十多年没见了,这是人之常情。”却被那另外两人用组织堵了回去。这样的年代,仿佛每个人的脖子上都驾着一把明晃晃的刀,随时都要做好被辱,被杀的准备,随时都要做好生离死别的准备。人性是最不值的东西,一句“走资派”便否定了所有。
所以我还是佩服陆焉识的,在他的身上,至少还有着最温暖的东西,还有着一颗即使被摧残也饱含希望和宽容的心。他在狱中不停地写信,不停地写,捡到纸便写,摸着黑也写。那便是希望啊。
影片中的其它一些,不好说,也不是太想说,被至亲的人举报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女儿丹丹把自己的父亲举报了,逃跑回来的陆焉识在见到心爱的妻子之前先见到了牢狱。这在当时应该也是很常见的吧,简直就像疯了一样,被所谓的忠诚像火一般烧毁了所有的理智,将自己的血亲举报,即使知道他会立马被枪决。那时候,似乎所有人都在等,等亲友的归来,等人性的归来,等幸福的归来。
当然最为感动我的还是冯婉瑜和陆焉识之间不渝的爱情,冯婉瑜等陆焉识等了二十年,但当他终被放出来时,她却忘了他。
他只知道他有个陆焉识,那是她的爱人,她等他被放出来,她要亲自去火车站接他,她要让他看见她最美丽的样子。但当人站在她面前时,她却再也认不出来,因为她忘了,她只记住了他年轻时的模样。
这对陆焉识来说该是怎样的打击啊,他悔,他恨,他小心翼翼,用尽各种方法唤醒她的记忆,仿佛都已经要崩溃了。但是只要自己能留在她身边,忘了便忘了吧。他终是想明白了。就像原谅了女儿的举报,原谅了方师傅的劣行一样。他同样也宽容了妻子对他的遗忘,很感动,很感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他终是选择了守护,选择了那份默默无闻的爱。他依旧期待她能从虚幻中回到他身边,但他却已不再悲伤。我终是佩服他的,不仅是温柔的忠贞,更是那从不曾动摇过的宽容心性。
我很好,都好,你好就好。
他陪着她,在每个五号陪她去火车站等那个陆焉识,年复一年,等她走不动了,便买辆黄包车拉着她到火车站去等陆焉识,只因在婉瑜的记忆中,她的焉识会在五号回来。
“5号,他在5号回来,我要去车站接他。”
最后的最后,漫天大雪里,出站口的门徐徐关上,焉识撑着伞站在婉瑜身边。
人都走尽了,他和她还在守望。
可缓归矣,可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