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根据医院统一安排,我满怀期待观看了红色经典《湘江北去》,深受灵魂触动、精神洗礼。在那个积贫积弱、饱经战乱的旧中国,在那个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旧社会,以青年毛泽东为首的一批热血青年,以国家安危、人民幸福为己任,在黑暗中迷茫、在黑暗中探索、在黑暗中抗争,寻找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坚定走上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回顾历史,体悟他们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至今仍给人无比震撼、无尽遐思、无限感触。
启示一: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志向。毛泽东回忆杨昌济在讲台上说的一段话:“一个人要有自己信仰的主义,树立一种贯穿一生的思想,一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主义不可以、、、”。围绕追寻践行信仰的主义,以毛泽东为首的一帮热血青年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 克服被旧军阀围追堵截重重难关,一步步把马克思主义希望之火点亮壮大在神州大地,启发更多的青年思考“何者当应、何者当革”的国家出路问题。伟大的志向,是人生的动力,是黑夜中的明灯。李大钊讲:“人生最高之理想,在达求于真理”。这种真理,是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高瞻远瞩,是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执着追求,亦是老一辈革命家追求民族独立抛头颅、撒热血的崇高理想。抚今追昔,今日之我辈更应志存高远,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为此不懈努力、奋斗终身。
启示二:伟大的斗争见证伟大的精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青年毛泽东为孩子们讲解中国国情,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神,发出一句句忧国忧民的警世箴言,却被一句“先生,我们何以救国家”, 语塞得哑口无言。强大的封建势力、军阀分子,将积极先进青年打压得寸步难行、苦苦挣扎。有人说,“光明多一点、黑暗就会少一分”。即使在最难最苦最绝望的地步,他们也从未放弃过,知识分子用把笔杆子当做武器,用新思想点燃新希望;工人阶级主动学习新思想,寻找新出路;广大群众一呼百应、云集响应,唤起一波波革命高潮。从打倒旧军阀、推翻旧社会到全民抗日、解放新中国,一茬又一茬仁人志士倒下,又有一批又一批慷慨之士站了起来,正是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支撑起了华夏民族源远流长、更古不败。
启示三: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奋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一代代中国人民经千难而前赴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年,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与病毒抗争、与时间赛跑,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踏上民族复兴之新征途,身处波澜壮阔之新时代,最需要我们青年一代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定扛起了如山的责任,不为风险所惧、不为浮躁所扰、不为安逸所诱,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积小胜为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