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观后感
2020/12/04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439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滚滚湘江水,幽幽橘子洲,伟人虽逝,精神长留。远眺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伟岸的雕像,便不自觉背诵“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万类霜天竟自由。”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可以静静欣赏美丽祖国山峰层叠,火红枫林,悠悠江水,碧绿清澈;白帆点点,万船竟发,鱼群倏然而来,猝然而去,怡然自得;天空一碧如洗,雄鹰舒展健捷的翅膀,划过蓝天,击穿白云。伟人勃勃英姿更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波澜壮阔层峦叠翠的大好河山和幸福生活来自不易!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民国是军阀割据、乱象丛生的时代,这也是一代人的迷惘,不知道历史的脚步改何去何从。劳苦大众,没有温饱,没有地位,有的只是那无情的被剥削。还记得那个全身素缟的男孩及他的父亲,一条人命与十元大洋加两小袋粮食的交易,这就是普通劳苦大众在统治者眼里的价值。苛政猛于虎,中国黎民百姓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民不聊生,生离死别,惨不忍睹。这样一个黑白不分的年代,那一双双渴求的双眼,那稚嫩的声音:“先生,我们何以救国?”,在那个简陋的小学堂里,伟人激动地为孩子们讲道:“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战争,就是要愈败愈战,为中国崛起而战。”“一个人要有自己信仰的主义,树立一种贯穿自己一生的思想,一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可以,但牺牲自己的主义不可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那个时代的青年甘做搏击惊涛骇浪的弄潮儿,在风口浪尖的豪气无不让人豪情满怀。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胸怀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他们为救国救民奉献一切,他们敢于探索,敢于斗争,他们发起爱国求真的运动,他们练体魄,读新刊,充实自己的思想。犹记得他们于岳麓山下裸身沐雨,引吭高歌,壮怀激烈:“江江江,盖其有情既无情,风雨呼啸,直射湘江,闻墨四水,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从师万里外,访友入文渊!”在那个时代,这群年轻人有着向上勃发的力量,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探索中国前进的道路敢于实践和打破旧思想,抛头颅、洒热血,吾辈之楷模! 滚滚湘江,浩浩汤汤,站在这样雄壮的景色面前,谁能无所动容,立在岸头的伟人以及挥毫天下的先辈们,用鲜血和精神书写了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诗。近代中国饱经耻辱,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觅神州?我们为什么如此?只为梦中的神州,只为驱除鬼怪,只为振兴中华。所以湘江北去仅是个开始,中华复兴之路仍在继续,千千万万的当代青年,仍需加油!我们需要有湘江北去一样的精神,厚积薄发。我们仰望星空,缅怀先辈,更需要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我们需要有远大的目标和信念,而不该在奋斗的时候学会了享受。彼岸灯火阑珊,我们需要信念与勇敢: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人生无处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