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校的我来说,实习是一份考验,考验着我对角色是否可以很好地转换;实习也是一种期待,期待曾有的梦想是否能够实现。
时光如梭,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在一个月前,我怀揣着一份惶恐,一份对未来的不安,以及对能否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科室—ICU二科,刚进入这个集体的瞬间,我内心的所有琐碎瞬间消失殆尽,涌上心头的是无尽的激情和责任。
进入科室的第一天,陈红老师带我们熟悉了ICU的工作环境,讲解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以便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到新的工作环境中来。自小在我的印象中ICU就是这样一幅画面:患者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护士面色凝重步履匆匆地忙碌着、呼吸机嘶嘶作响、监护仪滴滴鸣叫,向死神抗争的病房内笼罩着紧张、压抑的气氛。但当我真正走入这个地方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声与笑语,也充斥着疼痛和眼泪。在这里,我第一次亲身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品味着生命的伟大和不易,我的思绪也随着病人的喜怒哀乐而变化万千。…
走入病房,在各个病床上躺着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插着各种管道,有的意识不清,有的烦躁不安,很多都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无意识地会去拔管。为了避免各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不能松懈半分,同时也要求我们应该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掌握强大的专科护理急救知识,以及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与管理。记得初见我的带教老师时,她口罩上方的双眸如月光一般皎洁无暇,有时坚定深邃,有时又紧张急迫,但这双眼睛给人最多的却是安心和舒心。这就是我的老师—张永香老师!张老师教学的方式很有趣,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她会把一些难懂的名词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翻译”给我听,浅显而深刻地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还记得有一天的夜班,来了一个头上满是鲜血的孩童,原来是小孩不小心过马路时发生了车祸,随即父母将小孩送入我科。只见老师们紧张有序,争分夺秒,各个程序的医生护士积极配合,给患儿连接心电监护、上氧、建立静脉通道、皮试、配血与输血、清理被血迹污染的头发。患者很害怕,哭着喊着找妈妈,不断地挣扎。是张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边安抚边观察,慢慢地让患者安静下来,初入科室的我看到这一幕,心里为老师们竖起了大拇指!心想真的了不起,这就是我学习的方向。
每天来到科室,听到的是监护仪上的一声声心跳,看到的管道里畅通无阻的液体,想到的是一个又一个患者在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下逐渐地康复。
翻身拍背,吸痰输液,在ICU 无处不见的是老师们忙碌的身影,更有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大查房、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措施。总有些画面是平凡却温暖,总有一些默契是不需要言语传达,总有一些感受是简单而深刻。每当通过我们医护人员的努力,将病人从死亡线挣扎回来,就像是打赢战后的胜利,一切都显得那么值得!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面对那些失而复得的生命,那些来之不易的欢笑,我震动了。
冰心老人常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在ICU里也时常充满了爱与温暖。正是这种温暖像极了初春的阳光,温暖而富有希望,让我们共同与ICU里面的崽崽一起成长,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家属们的每一个真挚的眼神,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每一句发自内心的“谢谢”,是对我们每一滴汗水的肯定!我想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
在ICU 这个大家庭里,通过各位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开始不再迷茫,不再害怕,时刻被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所感染着,最初的我们是否想象过今天,想象过时刻坚守着生命的重量!
青春就是让每一滴汗水都能够滋润梦想的土壤,青春就是让每一滴泪水都能够浇灌希望的花朵。转眼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在这一个月里我明白了也坚定了我青春的战场应该在哪里。
在最后想感谢和蔼可亲的肖护士长、张永香老师、陈红老师、刘晓慧老师、杨丽华老师、胡字英老师、吴丹老师.谢谢您们,我的好老师们!我将秉承着南丁格尔的信念,在以后的护理实习生涯中继续努力向上!再会了!
ICU ——一个能照射生命阳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