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是一种期待,是对自己角色开始转换的期待,更是对自己梦想的期待;实习也是一份惶恐,有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不安,也有对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更有怕自己会无所适从的焦虑。
带着一份希翼和一份茫然我来到了期待很久的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开启了我的实习生涯。
实习的第一个科室是消毒供应中心,起初对这个负一楼很有情绪,因为我总感觉这个科室是枯燥无味的,就连进出入都是几个密码锁门。入科室的那天,我在外面等了很久,却不见一个同道小伙伴,后来是一个比我早实习几周的一个实习生让我进去的,想想我觉得挺神奇的。
熟悉新环境,我发现这个科室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很快的认识了新朋友,带教老师也很好,要学的东西也很多,比如弯纹和大中小弯,直纹和直钳的区别;原来在学校叫的持物钳是消毒钳,它还有个兄弟叫环钳;疝包、尿道下裂包很相似,当然还有阑尾包来做伴;清洗消毒打包灭菌没那么简单,可能黑色电钻上有你不仔细擦、看所看不到的血迹,包装的袋子因物品各同所异;可能也会因为你没贴紧外包装或者有水在或者忘记放化学指示卡而造成弃包。
在实习护士岗前培训时,老师还有很多人分享了他们的打针,各种病房操作,那些似乎与消毒供应中心毫不相关,但我却觉得CSSD是个圣神的存在,因为它是具备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科室, 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医疗器械、物品的重要科室,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部门,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全院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全。有人将消毒供应中心比作医院的“心脏”,是因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与各临床科室有着血脉相连的密切关系。
再后来工作积极更高,能够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打包动作也逐渐熟练,无菌观念,无菌意识常记于心中。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熟练掌握了缝合包、疝包、阑尾包、各种手术包等的装配及打包和储槽、手术衣、等多种器械和无菌用品的清洗消毒。最后能够独立完成各种物品,器械,包裹的清洁、消毒和无菌处理,还能够对各科送来及取回的包裹认真登记。总之年轻人就要从简单的事儿做起。
第二个科室是肝病中心,由负一楼到十三楼的转变,让我及其不适应。当我从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学习着与书本上相似,又不相同的知识。起初,我是懵懂无知的,看着和自己一起实习的同学娴熟的操作,似乎有些迷茫,甚至与他们格格不入,有时需要干什么都不知。总觉得老师说的话与我所学的知识毫无关联,脑子老是空如白纸。唯一欣慰的是,能遇到与我相伴一个月的腰穿包还有肝穿枪,看着他们的存在,我还有一丢丢的小激动。
在病房,让我最不适应的原因是要与病人接触,因为我不确定我是否能做到学以致用;因为我担心我自己什么都不懂,操作还不会;还有病室的环境复杂,我是否又能化解"重重"危机?我想等着我的是巨大的挑战。在病房我不仅需要运用到专业知识,做到操作技能完美,还需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健壮身体,毕竟,需要经历无数个夜班,无数次不理解,还要能搬得动所有一切别人以为搬得动的东西,还有要面对家长们的一个个问题等。
面对打针、抽血、发药、换药、核对、测量、记录、冲管等等,虽然看着很简单,但不论哪个步骤都不能忽略细致。毕竟刚开始能让一个问题跑去问病人家属3次,第一次都不敢去测心率呼吸血压,总是忘记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需要老师提醒,第一次夜班摆药能花近2个小时,刚开始的我总担心工作做不好,处处小心翼翼,哪怕是多干点儿,晚下班都无所谓。现在能熟练冲管,排气,能应对患者及家长们提出的部分问题,交接班及部分工作的基本流程渐渐了解。
依稀记得我的第一个晚班,一名患儿呛奶,面色发绀,只见老师们积极抢救,快而稳的准备抢救物品,这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生命的脆弱,那种争分夺秒的紧迫性,此刻看到老师们熟练的操作时,让我真正体会到医护人员的伟大,还有这个医护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病室会有频繁的三班倒,尤其是漫长的夜班使人身心疲惫,它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似乎定格了许久,但是每当听到患儿或者家属的一句谢谢,便又觉得十分的温馨;每看到病人痊愈出院时,又感觉如此的欣慰。我突然感觉这半个多月我成熟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要勇敢面对我们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要清楚感知重任,认清人生方向,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还要多听别人意见,不急躁,敢于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来学习获取了很多经验、知识和信心,当我们用足够的热情去投入工作,那工作就会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虽然在实习学习的道路上,会有磕磕绊绊,会面临很多你想不到的问题,可能是细节的考验,可能是操作技能的挑战,也可能是你忍耐心的突破,总之前方高能,未来未知,实习阶段更需要沉下心来积极学习,用智慧和能力,还有态度,让我们早日"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