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点,初升的太阳透过窗帘,暖洋洋的洒在新生的宝宝们身上,稚嫩的皮肤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水蜜桃般可爱诱人。这一幅美好的画面,在新生儿科能经常见到,值夜班的护士妈妈们却还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着,当看着这般画面,辛劳仿佛一扫而空。
在我们早产重症病房,需要根据宝宝不同的体重和胎龄分组。像特护组,都是几百克的袖珍宝宝,极其珍贵,护理难度无疑是最大的,心思也是要最细的,甚至连保温箱里的温湿度都需要根据每小时的情况进行精细的计算。早产组,大多都是1.5千克以下的宝宝,也都要睡在保温箱里面,肺泡也还没发育成熟。监护组,大都是1.5千克以上的宝宝,虽然在早产儿里相对算比较大了,但是比起很多足月儿那可差的远。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前太小的宝宝没办法做的手术也逐渐发展成熟,极低体重甚至超低体重的外科手术患儿比例也逐步增多。康复室,顾名思义,都是在康复中的宝宝,他们大多数都是经过了精细的呵护才到了这个组,有些宝宝看着已经像个足月宝宝,吃奶时吧唧吧唧得很有力气,可谁想到几个月前他们还只有两三斤甚至几百克呢?
六月,又到了我们护士一季度一换组的时候。而我,从“困难重重”的监护组,来到了“压力重重”的康复组。监护组的困难是因为患儿病情重,外科手术病人也多,还需要在晚夜班值班时统管科室大局。而康复组的压力则是因为这些宝宝最好的结局就是需要尽快康复出院,绝大多宝宝都没有使用抗生素,需要锻炼吸吮,慢慢脱氧,宝宝们虽然在康复期,但仍然很脆弱,很可能不小心就复而感染,而父母们对宝宝都报以了很大的期盼,盼望早日带宝宝回家。这一次我还成为了康复组小组长的一员,肩上的压力责任则是不言而喻的。我希望在组长组员的支持和配合下,能够把每天的工作做好,同时也感谢科室领导对我的信任,给我机会来担任这份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都富有一颗爱心,专心的服务于这些“迷你”宝贝们,也借助这股“新生”的力量去战胜重重困难,完成我们的共同愿望,那就是愿患儿健康,这就是我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