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派来的援鄂队伍里,我和施弦队长,还有曼丽都是来自呼吸一科。我们三人相熟相知,施弦队长温文尔雅,我们习惯称他“施哥哥”;曼丽是个漂亮能干的95后,我们习惯叫她“曼丽妹妹”;而我,可能长得比较亲切,允许自夸一下哈,他们都叫我“夏妈”。
来到黄冈作战二十余天里,我们同住一个酒店,我和曼丽住在四楼,斜对门的距离,施哥哥住在七楼,三人同在重症监护病房上班。由于上班的模式是六班倒,下完班回到酒店规定不许串门,所以我们平时是没正式见过面的。每次有什么事需要沟通都是视频会议和微信交谈,门口的小桌子就是我们的物品交接点。今天我早班,施哥哥出夜班,我们在办公室第一次相见。我很兴奋地喊着:施哥哥,我们终于见面了耶!赶紧的,来个合影纪念下我们俩的团圆!施哥哥也显得格外激动,能这样近距离接触,实属难得。看着四十多岁的施哥哥憔悴的眼神,我不由地有些感动和心疼。他是我们这次医疗队的带头人,也是我们的主心骨。他不光要负责重症患者的医治,还要关注我们所有队员们的安全和情绪,关心每个人的生活。他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嘘寒问暖,问我们需要什么东西,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有次一位同事说吃饭没胃口,施队长连忙把他带来的家乡特产放到同事的房门口桌上,还提醒他一定要吃东西,不能饿着肚子,保持好的体力。还有次医院通知我们去领保暖内衣,施哥哥记下我们每个队员的尺寸,分开打包放到每个房间门口。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他笑着说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到时一起平安回家!
再说说曼丽,当援鄂报名时,她首当其冲的报名了,说:我的优势是年轻,不怕苦不怕累,身体条件好。在来到黄冈上岗前培训时,曼丽的操作堪称完美,我俩一起练习时每次都会严格的给我指正,生怕有漏洞。对于我们来说,穿脱防护服对于自己和病人都是关键,必须高度重视。我们虽不能见面,但是我们都会关注对方的上班时间,曼丽每天都会问我:夏妈,你吃了没?今天累不累?夏妈,我给你放了零食在门口桌上,你记得拿……每每这时,我都觉得,同事之间宛如亲人,我们同筑战垒,感情已经悄然升华了。
出夜班回住处,在车上望着这个安静的城市,回想起亲爱的饶花平主任对我们三个的嘱咐:我们是个大家庭,你们就是我们家的三兄妹,现在派你们出征,期待早日全家团圆,我们等着你们胜利归来!话犹在耳,车窗外的野花静静盛开,车子经过黄州书院,我仿佛闻到了书香、花香……我希望我回去的时候,这里已然繁华热闹,车流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