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大年初一),因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也随之不断增多,根据疫情情况,院领导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为了保证疑似病例能集中收治,医院将康复医学中心改立成感染二科,接收感染科普通患儿。1月26日, 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一救治梯队感染二科正式成立,李双杰教授受命为感染二科主任、苏珍辉老师为护士长。
救治梯队成员都是从各个科室的应急人员中抽调过来的,一个新成立的救治梯队,工作环境是新;同事是新的;职责是新的;病种是新的,仿佛一切都要熟悉、磨合、再熟悉才能更好的开展日常的工作程序,但是,医护人员仿佛是一个神奇般存在的物种,即使在如此相对艰难的条件下,依然能同心协力、无所畏惧、目标一致极速的相互协作起来,亦能很好地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丝毫未受到任何影响。突然想起哲学家卡莱尔的一句话: 我们的主要职责不是看远处模糊的东西,而是做手边清楚的工作。我们为未来做准备的唯一方法,是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正在实践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我们仿佛早早的就领悟到了其中的哲理,不论做什么事,都把全副精神投入其中,活在现在,这就是承担。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承担,生命就不会无聊。然而我们的生命轨迹又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如未知的人、未知的事、还有未知的相遇、、、、、、。
记得那是加入救治第一梯队后的一天晚班,苏珍辉老师一如往常忙到下午六点多还在科室,身为新梯队的护士长,她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带来的压力一定是常人不能体会的。工作间歇,苏老师让我和滢滢暂缓手头上的工作,她要向我们传达早晨会议上的内容,只见苏老师拿着会议记录本微微低头一点一点仔细地转述着,然见苏老师发间里有几丝白发,被灯光映衬得略微发光,我的眼神充满着敬意和心疼,然那几丝发光的白发,正被自己的眼神温柔地抚摸着,如女儿的眼睛里看到了妈妈风华正茂的年纪。
更多的了解到李双杰老师,是在一天微雨的早晨,出夜班晨会交接班的时候。原本仿佛身处外太空状态的我会让自己主动屏蔽掉任何自认纷扰的一切事务。按照往常交接完了晚夜班的情况后,李双杰老师的叮嘱瞬间让我多了份清醒,还有很多份崇敬之意,李主任说道:大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生活中注意多休息,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更好的维护患儿的健康,才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不管是我们医生同志们,还是护士美女们,我们在工作时都要把每一个患儿都要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每开一个医嘱都想一想为什么?每执行一个医嘱都要仔细细心。听到这些,我感受到了:真诚的爱心,真的会在别人心灵深处留下永恒的阳光。我真的相信有的人虽话不多,但是真的自带光环。
梯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出类拔萃的,覃芳华老师和陈阳(阳阳)毅然的加入到了援鄂队伍中,令人敬佩;何丽艳老师、符莎(莎莎)、杨黎、英雪、彬焱、、、、、、她们都是坚守在疫情第一线最可爱的天使。还有一位特别阳光,可爱,活泼,善良,美丽又真实的护士,可以说在如此尘世间还能保持如栀子花般清香的,她是其中一位女生——黄滢滢。她个头虽不高,但是工作能力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晚夜班每一个小时的巡视病房她都查得很仔细,因为她个性开朗,家属和患儿也非常喜欢她,我也很喜欢这样充满着阳光温度的医护人员,即使我们只有这36天的缘分,但是如果每一次的相遇你都能发现一些美好的人和事,这不就是洗礼灵魂,沐浴幸福吗?
在疫情肆虐期的这个冬季,人心都是不安的,其实冬季本无罪,充满违和感的是阳光总躲进了云里,仿佛每一个人四周都被凛冽的寒风包围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身处在了一个伟大的国度,我们是一个拥有着着爱和温暖的民族,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在孤军奋战,因为在我们的身后还有着强大的后盾力量支撑着我们。每一次院领导的殷切慰问和悉心指导;护理部、工会、妇委会所有老师对我们的各种慰问和关怀,这些爱的温暖和支持都住进了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感恩,它化作了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起;它亦是一颗颗火种,点燃了希望的火花。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为何相聚到了一起,我们也知道终会有离别的那一天,我们更知道我们救治梯队存在的意义。疫情亦如我们期待的那样,有效的得到了控制,2月28日与感染科做好交接工作后,宣布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一救治梯队圆满完成健康守护任务,所有护理成员返岗。当天,护理部主任谢鑑辉、张玉老师,医务部卢琪主任,院感办马乐龙主任都来指导并肯定了我们的工作。
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默默在坚守的医护人员,或许他们的身影没有被相机拍到,名字也没有被文字描述出来,但是他们一直都站在疫情第一线,只是默默地、默默地、默默地、、、、、、这就是奉献,有如一盏灯,不光照亮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愿我们不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还有肩负着使命的你们能平安归来;愿自己的每一行文字的书写,亦是美好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