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长沙的天气有点反复无常,前天晚上感受到凛冬的刺骨,以为2020年的第一场雪兴许会到来,这样或许可以让闭关自守的人们在“蜗居”的时光里更加心安;然而,第二天起来,已然又是一片早春的气象,温暖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传递着丝丝暖意,让蛰伏已久的心开始蠢蠢欲动。
前段时间,三岁的小女儿因为不适应老家的环境,咳嗽很厉害,外祖父母甚是担忧,换作是平常也许还可以任其自愈,但疫情造成的恐慌让大家都不敢轻视,先生一早驱车回家将女儿和妈妈接了过来,女儿的回归占据了很多我和先生工作之余的时间,却也给我们平淡的二人世界增添了几分热闹。对于女儿的咳嗽,先生觉得并无大碍,只是需要时间去慢慢调理。而我却感到很焦虑,一方面害怕孩子在老家有接触不好的环境,染上病毒;一方面因为自己在医院上班,担心自己防护不到位会将病毒细菌带回家里。于是自己在焦虑与担忧中消耗着自己的精神,现在想来,自己很多时候是否太过于被外界所牵引而无法保持内在的平和?
午后的阳光如此明媚温暖,随着气温的上升,女儿的咳嗽也明显好转了,对外界的向往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每次看到女儿搬起凳子站在阳台上,透过防护窗向外张望,眨巴的小眼睛满是期待和憧憬,在孩子的眼里,我们看不到恐慌,看不到焦虑,世界依旧美好如初。我在想,疫情之下,面对病毒的侵袭,孩子之所以比成人更具有抵抗力,或许是因为相比成人,孩子的世界是澄净无暇的,他们始终相信美好,而不会如成人一般去不断放大恐惧,让内心的那道防御和保护层不攻自破,即便再怎么小心翼翼地去保护自己,还是会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真正让你生病的是你自己,而有能力让你好起来的人也只有你自己”。病毒来袭时,如果我们试着选择性地去屏蔽外界轰炸式的信息,用平和的心境去面对,即便遭遇病毒的侵袭,也能去接纳,在真实的死亡和疾病面前,我们更应该回归内在世界,去找回自己内在的力量,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既不恐惧于内心的担忧,同时也能对外在世界抱以同情与善待,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去战胜疾病,给自己一个更为沉静、健康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