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肆虐横行并蔓延各地,党中央吹响了抗“疫”的号角,作为医院前线的临床医务人员必须勇往直前,这注定是一个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寻常的春节。
由于是春节,但这个非常时期我们有召即来,所以大多数人员春节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有几天休息的人员则执行领导的命令“不外出长沙,24小时保持电话通畅”,上交请战书后随时待命。
我在家的这几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新闻,期待着有好的消息;看着不断往上增多的确诊病例数,既有担忧,又对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白衣天使在一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取得胜利充满信心。第二件事就是看科室的微信群,每天都有新的内容,而且有的还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主要包括;医院近期医疗相关工作的安排;门诊病人预分诊的分诊标准和处置流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与个人防护等需要学习和掌握;特别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正确使用方法的视频学了一遍又一遍,这是与病毒战斗的武器,保护医务人员不受病毒的侵害,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到了1月31日,我整理好头绪,早早地来到了医院上班,明白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还有很多额外的工作要做。走进门诊三楼外科,平日里熙熙攘攘的候诊厅,此刻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寥寥无几的病人在候诊。我迅速按隔离要求穿戴好,检查防护用品的数量,确认今天的用量并为后几天做好准备。因防护用品较短缺,只能每天分发给物业人员、保安、卫生员阿姨,指导正确佩戴的方法;在医生接诊前检查诊室的开窗通风情况、诊室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的运转情况,确保按时消毒,有特殊情况时随时消毒,因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消毒也敏感;指导卫生员阿姨配置1000mg%L的84消毒液,每天擦诊疗桌、拖地2~3次。八点钟,接诊医生来了,根据医生的需要给予防护用品,安排病人就诊,加强对病人新型冠状病毒有关知识的宣教,为了有效切断新型冠状病毒的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途径,除戴口罩外还特别强调“一人一诊室”,诊室外面有候诊的病人时需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使陆陆续续来就诊的病人有序安全地完成诊疗。不知不觉到了快下班得时候,突然觉得今天的病人与往日不同,每个人都不争不吵配合医生的安排,也许他们以这种形式在默默地支持我们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工作, 理解医者仁心,在用诚信托着希望,用生命守着责任。
外科下面的门诊一楼,是我们科室的抽血室和皮试肌注室,是执行门诊医嘱除了静脉输液之外的各种注射治疗及鼻咽标本采集的场所,工作任务较复杂繁重。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传触播,在给患儿作治疗时患儿的哭闹和躁动又会大大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她们穿着隔离衣、带着护目镜等做好防护隔离措施。一戴就是4个小时的护目镜,难免会起雾气,障碍了视线,对治疗操作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患儿的血管细小,更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可她们还是耐心地看,仔细地找,有时靠摸着血管,几乎99%都是一针见血,其他的治疗工作也是有条不紊地展开。为了节约隔离衣,组长余喜新等人利用中午休息的一点时间,把上午穿的隔离衣用紫外线消毒后下午接着穿。在抽血室由于长期戴手套及消毒液擦手,手的皮肤变得粗糙、过敏性皮炎、甚至裂开,却在春节期间不畏艰难仍然坚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前线。
走出门诊一楼,西面是医院的前坪,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医院紧急部署,为了有效分流患儿,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科室人员冒着寒风大雨,把预诊分诊点搬到了前坪的“了不起的医生”直播间。我们预诊分诊工作人员春节就在这里守着工作岗位,测量体温、询问病情、登记表格、记录信息、分诊科室,护送疑似病例等,各项工作忙碌而有序地展开。穿着隔离衣、带着口罩、护目镜、手套一上班就要坚持4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还要耐心地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不停地叮嘱病人带好口罩,勤洗手。护士吴燕燕喉咙嘶了,声音也沙哑,但她说与工作无关。主管护师刘庆红因工作长时间戴手套,手部皮肤粗糙、手背皮肤皲裂,可还是擦点护手霜,继续戴上手套。虽然你声音不那么优美,但却是病人最需要的声音;虽然你手套里面的手布满伤痕,但给予了病人最需要的温暖。
在门诊的各个岗位上,时常会看到一个娇小敏捷的身影在检查工作,那就是我们门诊的护士长戴冬平。从大年初一起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根据医院的总体布局,安排门诊各科室的护理工作协调;工作场地的改造、防护物资的领取和发放、人力资源的调整、在网上组织学习有关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文件及防护知识等,下班后还要照顾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看到她略显疲惫的脸庞,有时在想,您娇小的身体如何蕴含着如此多的能量!您以身作责带领大家守好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铁肩担道义,所为是苍生。这是一个抗“疫”的春节,这是一个难忘的春节。愿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换来国泰民康。当山河无恙,春暖花开,我们再激情相邀,看祖国到处姹紫嫣红,车水马龙!儿医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