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肆无忌惮的横扫我大中华,变得不一样。我在这春寒料峭的春天里,在肺炎施虐的春风里,寻找春天。
我在大年初一回到医院,医院里灯火明亮,有着别处无法比拟的热闹,但一切仍旧有序而规范。各种政策、各种防范措施的文件,各种组建新病房、招募支援梯队及报名、物质领取、化验安排等等源源不断的信息,告知我们医院的每一层面都在工作着,这里是逆行者忙碌的身影。
有我目光所及,更多的是我目光所不及,却依旧能感受得到的。而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感动着我。像我们的主任,李志辉教授,全国劳模,仍旧没有休假,在办公室里忙碌,每日科室里一条信息:我在办公室,有要查房的找我。
大年初二,上午来到病房查房,代理护士长欧阳让我填报了返岗人员信息表,又有条不紊的带领我们护士姐妹们日常的工作。科室里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都带着口罩认真的查房、书写病历、做各项操作,年轻的心让这个科室也热气腾腾。下午的支援梯队的培训会真是人才济济,看到了各个科室的熟悉的面孔。院长都亲自来指导我们的培训,给我们加油打气。
大年初三,查完房,接到了肖院长、医务科的叮嘱,按计划下午我到感染科罗主任处报到,消化内科赵红梅副主任放弃了休假,和我都是第一梯队的战友,首先接手了勘察发热可疑病人。而我得以休息准备。
大年初四,我来到了感染隔离病房,穿上层层叠叠的防护服,我进入了隔离病房,见到了首先进入隔离病房并一直坚守到现在的肖耿吉大夫,还有其他护士妹妹们忙忙碌碌穿着隔离衣跑上跑下。为了节约这难得的防护服,他们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整整一个班都是真的。穿上防护服和隔离衣的大家都臃肿难辨,但是大家都在默契的工作中。我费力的从我的朦胧近视眼镜后穿过雾气蒙蒙的护目镜,辨识着电脑上的字,动作缓慢而迟钝,还好,有廖亦男和肖耿吉副教授在一旁帮助我熟悉流程。
大年初五,我们科室寻劢副主任主动请缨,代替科室其他人主要坚守隔离病房支援。在凌晨1点,我的一个亲戚,90后的小姑娘,询问我能不能捐助我们医院一些医用资源,接着她很快联系了一个朋友从韩国购买一箱口罩。
大年初六,我们科的张翼医师也积极支援隔离病房,李主任仍旧在病房守护,欧阳文姝和其他医护人员都在。而我在询问捐助信息时,骨科刘少华也联系我询问捐助口罩的事情,他联系了一些口罩,也想捐献给医院。我看到了工会为一线准备的绿叶水果。
新冠疫情还将持续多久我不知道,这场战争还将持续多久我不知道,春天在哪里我知道,我看到了光秃秃的绣球里冒出了坚挺的芽儿,那是一束束硕大绣球花的梦想,我看到了月季上绝强的红芽,已萌发出攀屋绕檐的气势。在这个春节里,我看到不管是我们一线的逆行者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工作,还有更多更多的人都在一起,为着这新冠默默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知道我们并不孤单,我们一直在一起,一起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