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衣里的“肉体凡胎”
2020/01/29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2801
在疫情面前,医务人员冲锋前线义不容辞,这是我们每位医学人的责任与担当。无数的志愿者、请战书,一句“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说出了我们无数医护人的心声。
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病房,让我深深感触着这支医疗队伍的应战精神。在接到可能出现的人力资源调动及人力紧缺时,大家在轮休中纷纷秒回:“有召必回”!主动申请取消休假,加入一线应战!在出现疑似病例后,科室医生肖耿吉,护士袁梦玲、陈烁主动请缨,于除夕前夜先后密切接触疑似病例,主动自我隔离。在排除一批又一批疑似病例患儿的同时,我们医护人员也是自愿一批又一批的轮换着进入隔离区,大家看到的都是英勇无畏的他们,他们是“天使”是“战士”。而我眼里是“肉体凡胎”的他们在克服重重困难,负重前行。
肖耿吉医生在他的《一线抗疫日记|我在隔离病房里的三天三夜》写到自己大年三十得空匆匆给父母电话拜了个年,却根本不敢透露自己在隔离区值班,怕父母担心。还有95后护士袁梦玲,自己还是个孩子,她应该也会想吃父母做好的年夜饭;1988年出生的陈烁护师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做母亲的最想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在这危难的时刻护他周全、看他笑颜;在后面进隔离区的鲁慧彬护师家书中写道“其实我也怕死,也害怕被感染。但是当我每天看到最新的疫情动态,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在一线紧张的工作时,我的心情都是满满的感动。他们也是别人的子女、老公、妻子、爸爸、妈妈,在这全家团聚的时刻,舍小家为大家,好想和她们一起在一线奋斗”。
他们在疫情面前都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就是我们的“天使”、我们的“战士”。然而就像这样一段话所说的:“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他们也会在工作之余研究在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下怎样增加体力减少如厕,怎样在八九个小时里减轻憋闷增快脚步。有医生打趣说“可以用尿布湿”,也可能这根本就不是玩笑话,但他们确实为了减少如厕而一天不敢喝水;一个班下来,退去防护服时早被湿透的内层衣服一圈一圈的夹着白色盐质,也会自嘲自己被腌制,然后加紧补水充饥。取下护目镜时被压伤的皮肤已深深凹陷,用手触摸时一股痛流会提醒他下个班该挪挪位了,而他只能鼓鼓劲继续再战。在人员紧缺时反复倒班,夜班通宵是人最难熬的时段,而医护人员不仅仅是熬过夜,而是要通宵达旦的医治护理患者,在克服人体自然规律需要休息的时间段里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忘我的工作。只愿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是医护,我们责任在身,我们必须刚强,为了救治病人,我们顾不了将自己投入可能被感染的危险中,顾不了家中的妻儿老小。这就是我们的医护人员,我们都有一颗坚定战胜疫情的心,就是这股众志成城,有战必应,不畏艰险的精神,让我们举步逆行。
因为你是患者,我是医护,我们注定一体。我不是救世主,但我会用尽我所能所学助您早日康复。穿上隔离衣我是你们的“白衣天使”,脱下它,我们只是一群“肉体凡胎”的学医人。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