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23/05
她,温柔又美好
临近凌晨十二点,又到了要交班的时间了,她像往常一样清理掉所有的垃圾,整理好办公台面的用物,再次确认所有的病情记录和治疗都已经执行,才安然的在护士站等候下一班人员的到来。在护士站的办公桌上,有一张画像,不知道画的是谁,但一定是美和温暖的化身。因为在画的右下角,有一段稚气且充满爱意的文字。看出来了,那是一位小朋友对她工作的肯定,也是对科里所有医务人员的肯定。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到孩子们的爱意了,你一定想不到孩子们会赠与她怎样的礼物吧?有纸飞机,有花朵,有图画,有棒棒糖,有写满爱的小纸条……当然,还有那一句句迫切渴望的“欢欢阿姨!”稚嫩,但是亲切。是的,她总是能俘获孩子们的心,孩子们总是能亲切熟练地喊
10
2023/05
一份“迟到”五年的温暖医患情
五月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一位患者家属将一面写有“妙手回春,仁心仁术”的锦旗郑重的交予张雁冰医生手中,以此表达全家人对张医生的感谢。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据悉,家住湖南岳阳的小西(化名),是出生后发现排便异常,经过辗转几家医院检查,最终选择在我院治疗,经过普外一科医生团队的诊疗,于2018年行了手术治疗,如今正常生活上学,这次是时隔五年后特意带孩子从家中赶来,看望当时孩子的主治医生,并表达感激之情,孩子父亲说:“你们普外一科的医护人员太关心我们的孩子了,五年来一直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电话或者微信随访我们,张医生更是经常微信问我们家孩子的情况,以至于我们不错过孩子的复查,医生护士们每次都
10
2023/05
等雨停随笔
一场雨,把我困在这里……五月的雨,热情又奔放,瓢泼似的倾泻而下,又好似水库开闸泄洪一般滚滚而来,冲刷着喧闹的街道和路上行色匆匆的行人。路面上积满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雨滴,时间久了便汇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水坑。路边的树叶和小草喝饱了水,更加绿了;枝头的花儿喝饱了水,更加艳丽了;闷热的空气因为雨水的洗礼更加清新了……下了班的人们,因为没有雨伞,在焦急地等待雨停。可天公不作美,貌似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彷佛在尽情宣泄积累多日的烦闷与燥热。就这样,雨一直下一直下,时而大,时而小,水汽氤氲着,朦胧了视线……站在科室值班室的窗口,听着雨滴“啪嗒啪嗒”拍打玻璃和门窗的清脆,好似一首旋律优美的曲子。恍惚中,接到公婆
23
2023/04
唤醒天使
最美四月天,美在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四月,我在恢复室轮班。每天迎着朝阳出发,踏着夕阳余晖回家。回顾忙碌而充实的一天,总会谢谢同伴们默契配合,也谢谢孩子们能平安苏醒。手术是恢复健康的手段,麻醉是为了平安醒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生护士不是职业,白衣天使才是天职。所以,在守护患儿从麻醉到苏醒的过程,不仅要监护维持生命体征,也要关照孩子们的心灵状态。有一天,我在床头看到这样一条交接班:有效安抚方法——“妈妈来了”“看抖音”“吃包子”。原来是孩子有沟通障碍,同事们以人为本的细心交接班让孩子在苏醒时能够得到有效安抚。在精心护理下,孩子平稳苏醒。护送的同事看到这条记录,把自己加班备用
20
2023/04
春风十里,因为有你
当矜贵如油的雨比情人的眼泪更为悱恻缠绵之际,当阳春三月的长沙人们习惯满三十减十五的气温跳渡之时,风雨兼程中,却是一年春光乍泄,风景无限美好的时节!当郁金香风信子和洋水仙谢过了最后一次蓓蕾,月季开始登场了!最最不能割舍的就是月季,品种举不胜举。可能每个女孩?的心目中的花园都有一面花墙,枝枝蔓蔓中铺满了各色娇艳欲滴的月季。最开始种的花就是月季想要种一面属于自己的花墙。小区的马路边边种了两年,一面花墙已经雏形初具,花朵开放之际引来邻居驻足观看和赞叹时是属于我的高光时刻(哈哈哈)。修修剪剪却是我最惬意和放松的时刻(看它不顺眼,给咔嚓一下)。可惜某些人不喜欢月季的刺,认为它蜇人。不过尽管每次受伤的?
10
2023/04
在PACU的学习时光
岁月流转,在麻醉恢复室(PACU)两个月的轮科即将结束。从不知所措到从容淡定,从无从下手到熟练敏捷,我适应并掌握了PACU的工作,收获满满。离别之际,内心充满着不舍与感恩。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护治疗室(PACU),醉恢复室护士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对手术、麻醉后危重患儿进行严密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患者的安全性,直至患儿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清醒达出室标准后,由麻醉护士转运安返病房。PACU的工作分几个重要板块,交接、监护和转运患儿,他们部门特点:呼吸循环监测、支持设备多,并发症多,风险大,这对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及转运途中的急救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PACU
10
2023/04
这就是麻醉恢复室的一天
其实世界上除了“白衣天使”,还有一群“蓝衣天使”!她们是“战斗”在临床一线、不可或缺但少有人知的一群护理人员。她们“全副武装”,只露出一双眼睛,但她们却用眼神、语言、肢体动作给予每一位术后患者温暖和力量,他们就是我们麻醉恢复室的护士小姐姐们!我就是这个团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今年是我来到麻醉手术科的第三个年头,作为一名恢复室的护士,我们在护士长的领导下,严格遵守恢复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患儿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在苏醒评分达标后,方转回病房。我知道大家特好奇我们的一天到底是怎么样的!今天就请随我一起,见证麻醉恢复室高峰期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吧!回想2022年七月长沙的早晨,空气已开始变得燥热,路上的
10
2023/04
掌上明珠历险记
今年3月8日,刚好是我伟大母亲的节日。我和哥哥却迫不及待地想要给妈妈一个“惊喜”,于是我们提前诞生了。出生后我们都很娇小,只有成人手掌那么大,在妈妈肚子里只呆了180天(胎龄25+5周),体重才720克,紧急送往医院救治,住进了保温箱。刚开始我非常不适应外面的世界,感觉全身发冷、呼吸费力、四肢无力。我想大声哭喊求救,但拼尽全力也哭不出声来。很快来了几个阿姨,帮我保暖、清理口腔,还插了一根半透明的软管在我的喉咙里,接上呼吸机帮助我呼吸,瞬间感觉我弱小的身躯充满了力量。我想,这个世界还不算太糟糕,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我一定要勇敢地走下去。在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安安静静地睡在温暖的保温箱内,胸部的
10
2023/04
让电话那头看得见我的微笑
年初,病友服务中心召开以“用心服务用爱导航”为主题的卓越服务培训会。会上,湖南省护理学会副秘书长向琴老师说了一句话,走进了我的心里--“让电话那头看得见我的微笑”,她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每一次服务患者时,我经常会想到这句话,脸上自然地露出了微笑。也在这一刻,我感觉到我内心非常柔软,非常愿意聆听家长的心声,非常愿意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与此同时,我也收获到了家长的“微笑”,虽然连着的是冰冷的线头,但我就是能感受到家长对我温暖的回应。所以,那一刻我确定,家长看见了我的微笑。因为我的服务,让家长感到开心和满意,化解了他的焦虑,愿意更信任我们医院,我的内心,满满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在这之后
10
2023/04
生命的感悟
著名美籍华裔作家、画家刘墉在《生死爱恨一念间》一书描述:“因为我们有死的恐惧,所以珍视生的喜悦”。不知是原于多年的护理从业经历,还是因为年龄阅历的增长,过往的事情时常会在脑海中回荡,使我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越来越深。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生命需要倍加呵护的,一念之间的决定有可能是一生的转折,生死、爱恨、悲喜、得失、对错可以特定的时期相互转化。我上高中时,有位非常要强的女同学,对自已身体十分自信,生病从来不吃药,觉得吃药就是吃毒,坚信人的身体是很坚强的,只要坚持超常人的身体锻炼,就能赢得强健的体魄,即使在冰冷的冬天,她依然坚持洗冷水澡,顶着雨雪跑步。直到有一天她悄悄的跟我说:“最近不知道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