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添加关注医院公众号

24

2021/11

我在麻醉恢复室当“快递员”的日子

在我还没来麻醉恢复室轮转的时候,我理解的麻醉恢复室的工作无非就是把做完手术的患儿送回病房,这里的护理老师们就像一个快递员,是做“运输”工作的人。当我开始在恢复室轮转后我才发现自己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这个“快递员”可不简单!经历了全麻手术的患儿们顺利完成手术后会由手术主刀医生,麻醉师和巡回护士送达恢复室进行麻醉复苏。这时候,恢复室的护理工作就开始了,患儿们在麻醉师和护士老师们的监护下安全的醒过来,等待麻醉苏醒以后,才被我们这一群“快递妈妈”送回安全的送回父母身边。这个“快递员”首先得要培训上岗。麻醉手术室和麻醉恢复室都有着非常完善的教学培训体系。当我们入科的第1周,首先进行的就是理论课培训。恢复

22

2021/11

回乡偶书

在墓地磕完头,爷爷的葬礼就算结束了。我站在山顶,眺目望去,对面不远处不大不小的土丘分不清是山还是坟。时至今日才明白农村里的“入土为安”,毕竟农民一辈子都是跟土地绑在一起的。天,青灰的天,像一口用旧的锅盖,扣下来,罩住山的边。只见山坡上站着一棵树,它像极了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用饱经风霜的眼睛目睹着人的死亡,人的离开,目睹着旧故里草木渐深,人间稀疏。它好像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了解这变幻更替的故乡,它把这里的天地和世道看的透透彻彻,也看出了风轻云淡,生死从容。从村头到村尾,由于新修的高速公路横穿了村庄,于是记忆中的村庄如同中了弹,打破了从前的宁静与质朴,变了模样。马路边上,一栋栋新的洋房正在筹建中,宛

22

2021/11

我的老父亲

我的老父亲今年七十又四,而在我心里他一直是47岁的模样,背着医药箱穿梭在村里的各个田埂小路,是的,我的父亲曾是一名乡村医生,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就医环境简陋的年代,父亲对医学的高度热情和崇高的医德医风让小小的我在心里萌发了对医学的向往。我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总问我们小孩子“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呀”这个问题,我总会毫不犹豫的说“爸爸”,虽然总会遭来妈妈的抱怨,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回答,因为从小父亲就是我心里的英雄。因为父亲的“高龄”,我从小总会觉得有些自卑,那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学校开家长会,因为别的同学爸妈都年轻潇洒,而我的爸爸却是两鬓白发,以至于老师们总会误以为他是我爷爷,父亲这时也只是尴尬却不失礼貌地

19

2021/11

有一种承诺叫24小时生命在线

“承诺”一个富有责任的词,当“24小时生命在线”被誉为急诊医护人员给患儿的承诺,我们的肩上倍感责任。儿科急诊的工作要求我们24小时都需要保持清醒、冷静、沉着。一上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上了阀的陀螺一样一刻都闲不下来。回想自己在急诊科工作已近8载,从急诊的抢救室到监护室,到留观室,到化验室……守在急诊的日子就像守着患儿命运扼要的关键节点,我有点紧张,也有点担心。在这里我和死神作斗争,在这里我和病魔拼智慧,在这里我和病毒较高下!感觉自己只有能练就成十八般武艺才配有资格坐在这里做到游刃有余。跟着回忆的思绪,让我回溯到了我值夜班的那一天的0:30分……“护士,护士快救救我的孩子!”一个急切的呼喊声,

19

2021/11

读《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有感

最近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总是让人头疼,和同事交流一番,给我推荐了《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这本书,看完挺有感触的,想与无数和我一样迷茫的同仁分享。因为忙碌的工作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一大部分,回到家疲惫不堪的我们因为有心或者无心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很多瞬间,时间一旦错过将无法再重回。用生命之初的“奶”,为孩子一生涂上温暖底色。“奶”,不仅仅是母亲的奶水,更深刻的意味是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这个环境以充分的爱和满足感为导向,所有孩子都不可缺少。来自母亲的爱和照顾也是其他人不能替代的。只有在母亲的怀里,孩子才能够成长得更健康,更活泼生动,更舒展明亮。生育了两个孩子,作为母亲,虽然没有母乳

18

2021/11

来日方长 未来可期

今天是我出院的日子。自去年9月生病以来,父母便带我终日奔波在全国各大医院之间,住院、开药,寻医,问诊,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脱透析的命运。我不得不离开学校,开启漫长、艰难的透析之路,痛苦、悲伤、绝望始终萦绕心头,父母也因此脸上愁云满布,少有笑容。你好新肾直到湖南省儿童医院的移植团队,引领着你进入了我的身体。我不知道你来自哪里?你之前又经历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你就如黑暗中那颗最亮的星星,带着照耀万物的光芒和温暖,来到我的身边。为了让你能在我身体顺利运转,湖南省儿童医院的移植团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我也经历了移植后伤口疼痛,移植后延迟恢复等问题,我终于摆脱透析,顺利出院,从这一刻起你便成为了我生死相依的兄

16

2021/11

绍兴之行

也许是对鲁迅先生救国救民内心敬仰,也许是想蹭蹭文人热度沾沾文人气息,也许只是想感受一下文人文中绍兴的慢生活,一直盘算着能有一次绍兴出行。由于疫情影响,一直拖到回家前的最后周末。各种原因导致到达预期地点已是9点半,有点晚,我以为此刻的公园该是人山人海,或是人流如织,然而街上却只是偶有几位长者,慢慢行走在幽静幽长的小巷。拐杖轻轻脆脆敲在石板路上,起起落落的声响,仿佛像带着魔咒,让人心神跟着恍惚、摇曳。窄窄的街面上,阿婆在晾晒着萝卜叶、阿姐翻晒自制藕粉,惬意的阿公则在河边钓鱼,偶尔传来的嘟嘟的摩托车声音,哦,是拎着豆浆油条的大哥回来了,一家人言笑晏晏,该是准备吃早餐了吧!热气腾腾的豆浆缓缓模糊了视野

16

2021/11

一堂科普,十分“进步”

长期在后勤工作的我,一直有个困惑在心中,为什么在我们后勤系统工作人员看起来某些比较简单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在临床医技人员那里不说难于上青天,但至少也是“左右为难”,不是记不住或记不清,就是实际操作时难以下手。仔细分析,除了现实中遇到的实操机会不多外,恐怕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是关键原因。中国人有句老话叫“隔行如隔山”,再优秀的医务人员,学习的主要知识结构中都是纯医学专业的内容,而安全生产的大部分内容涉及的是物理知识和现代社会中边缘学科如仿生学、地球物理等等。对于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来说,确实是有些“雾里看花”,虽然眩目但又模糊不清的。于是萌生了把最基本的安全操作规程涉及到的系统原理、机理逻辑用简单通俗的

15

2021/11

以爱之名,延续温情

曾经有幸听闻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是你积累的人品和善良”。进入血液肿瘤实习的这一个月以来,对这句话尤为深刻。初进血液肿瘤科,就感受到这里的工作节奏真的很快,忙碌却又有条理。说实话,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我而言,是期待却又恐惧的。因此,非常感谢老师们忙碌之余对我的指导,让我慢慢熟悉了科室的各项基本护理操作—“PICC的冲封管、化疗药的使用相关注意事项、雾化吸入、输液泵的使用等等”,也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但平淡的生活中总有波澜,由于初来乍到,对科室部分药物还不是很了解,在家长的某次询问下,我由于不太了解,就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回答,只是笑着说“不好意思,我刚来,还不是很

12

2021/11

进修开阔视野 学习助推

医院为提升护理专科品质,推动重症床旁血液净化学科发展,每年都选送一批护士外出学习进修。今年我非常荣幸成为血液净化培训班中的一员,非常感谢医院朱院长、护理部谢主任、刘主任对我的信任与支持。这次进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授课,第二部分是临床实践。这一个月的理论学习让我扫掉了一些知识盲区、误区,也接收到了一些新知识:可调钠透析、序贯透析、长期导管、干体重等等。学习中提出疑问,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阶段性的学习、老师的答疑解惑让我受益匪浅。很多人问过我:你都年纪一大把了,记忆怎么还是这么好呢?我想这要归功于我做笔记的习惯,因为我始终相信,心记不如笔记,听三遍不如动手一遍。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特别喜欢在

全天咨询:0731-85356114 院间转运:85600965 值班电话:85600908 健康体检:85356161
医院地址:长沙市雨花区梓园路86号 邮政编码:410007
微信服务号
患者满意度调查

©1985~2021 WWW.HNETYY.NET 湖南省儿童医院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21013号 |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