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喜报”——五年前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在血液肿瘤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少年小海(化名),不仅彻底战胜了病魔,更以183厘米的挺拔身姿、阳光开朗的模样,顺利考入中南大学。这个曾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少年,如今用青春的朝气与坚韧,为生命写下了最动人的注脚,而这一切,离不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为他筑起的“生命防线”。
2019年,小海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小海一家陷入绝望。ALL是儿童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复发后病情进展迅速,化疗效果有限,治愈希望渺茫,家人带着最后的希望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当时孩子血小板极低,反复感染,精神状态很差,家长的眼神里满是焦虑和无助。”血液肿瘤科主任张本山回忆起初次接诊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面对危急病情,科室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团队分析:唯一可能实现长期治愈的方案,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技术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建正常造血与免疫功能,是目前根治高危、复发血液病的核心手段。
科室立即联系中华骨髓库与亲缘配型,小海成功找到与他HLA配型全相合的供者。血液肿瘤科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为小海定制了“个体化清髓方案”,移植当天,造血干细胞通过输液管缓缓输入小海体内,如同一场“生命种子”的接力。术后的恢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小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科室团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细致入微地观察、护理,最终帮助他平稳度过了关键期。当复查结果显示造血功能重建、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持续阴性时,整个科室都为这个坚强的孩子感到高兴。
出院后的五年里,他严格遵循“长期随访计划”:从最初每月一次复查,到后来每半年一次,血常规、骨髓穿刺、免疫功能评估……各项指标始终稳定。曾经因治疗消瘦的他,在家人的照料下逐渐长壮,身高蹿至183厘米,不仅重返校园,还在今年成功考入中南大学。
小海的康复,是我院血液肿瘤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成熟应用的缩影。作为区域内较早开展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科室,团队已累计完成各类移植超300例,涵盖儿童ALL、急性髓系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多种疾病,移植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核心,是‘精准’与‘安全’。”张本山介绍,团队在供者选择上,既依托中华骨髓库扩大配型范围,也优化亲缘半相合移植技术,让更多患者找到“生命种子”;在预处理方案上,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减少脏器损伤;在术后管理上,建立“排异预警-干预-康复”全链条体系,通过精细化监测降低感染、排异风险。此外,科室还注重患者的“全程关怀”:移植前的心理疏导、移植中的营养支持、出院后的长期随访,让患者从身体到心理都能“重建”。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