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来临,肠道病毒进入活跃期,疱疹性咽峡炎也随之进入高发季。近期,湖南省儿童医院接诊数据显示,多例儿童因突发不明原因高热、口腔疱疹或溃疡就诊,患儿普遍存在吞咽疼痛、拒食、流涎等症状,部分情绪烦躁、睡眠不安、哭闹不止。这些典型临床表现,多由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所致。
此前,患儿钦钦因持续三天发热、咽痛入院。正值升学关键期,孩子食欲减退、咽痛难耐,家长焦急万分却无计可施。入院后,感染科联合中医科开展多学科协作,运用刮痧、耳穴贴敷、中药贴敷、穴位放血等特色中医疗法,结合西医规范治疗。治疗后,患儿迅速恢复进食,通过中西医协同干预,病程大幅缩短,仅三天便康复出院。
感染科主任医师刘静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与手足口病同属肠道病毒感染。该病发病高峰期集中在5-8月,6岁以下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成年人及年长儿同样存在感染风险,需引起广泛重视。临床特征表现为先发高热(体温可达39℃-41℃),继而出现口腔疱疹,患儿常伴随剧烈咽痛。年幼儿童易出现流涎、拒食、哭闹等症状,年长儿则多表现为咽痛、四肢酸痛、乏力厌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后续才出现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刘静主任特别提醒,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家长切勿盲目使用。多数患儿症状较轻,病程1-2周即可自愈,但出现持续高热超3天、嗜睡呕吐、呼吸急促、频繁惊跳、肢体抖动等症状时,可能发展为重症,需立即就医。
该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急性期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均具有传染性。预防方面,需重点做好以下措施:
1.强化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阻断病毒经口传播途径;
2.重视环境清洁消毒:常开窗通风,定期对儿童玩具、餐具、公共接触物品进行消毒;
3.做好流行期防护:疾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若儿童已被感染,家长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并辅以物理降温;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建议提前干预;
2.加强口腔护理:餐后使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儿童可用棉签擦拭口腔;
3.科学护理饮食: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避免刺激性食物。
通过科学防治、规范护理,疱疹性咽峡炎可防可控。家长需提高警惕,做好日常防护,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