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间,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神色焦急的母亲,她匆匆步入急诊大厅,急切地诉说她的孩子因喉咙被异物卡住而深感不适。当时,正在分诊班值班的护士迅速而专业地对患儿进行了细致检查,万幸的是,异物暂未进入患儿气管堵塞气道,未出现面色发绀的症状,但患儿鼻涕与泪水不断流淌,并伴有呕吐反应,应该是卡住了喉咙,护士当机立断,接过孩子,立即实施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经过几次精准的腹部冲击,孩子口里吐出了一个塑料环状物体,其症状也随之得到了明显缓解。家长那焦虑不安的心情也随之平复。据家长所述,在前往医院的途中,他们已尝试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但或因操作手法不够准确而未能成功。鉴于塑料物体可能对患儿的喉咙造成了划伤,建议其前往耳鼻喉科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海姆立克急救法,由美国胸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发明,是一种专门应对气道梗阻的急救技巧。它利用冲击腹部产生的压力,迫使膈肌上抬,从而挤出气道内的异物,恢复呼吸畅通。这种方法简单易学,效果显著,是急诊科医护人员极力推荐的急救技能。
以下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1. 施救者应站立于被施救者的背后,用双臂环绕其腰部。
2. 将一手握拳,并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置于被施救者脐上两横指处的腹部。
3. 用另一手紧握该拳头,迅速且有力地向上冲击压迫被施救者的腹部。
4. 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异物被成功排出。
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应采用以下海姆立克急救法:
1. 施救者应单膝跪地或者取坐位。
2. 将婴儿抱起,使其面部朝下,身体倚靠在大人的膝盖上。
3. 用手掌根部在婴儿背部的肩胛骨之间用力拍打5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其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进行5次快速的胸部按压。
4. 重复上述动作,利用压力帮助婴儿咳出堵塞气管的异物,直至异物被成功吐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儿童急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归因于儿童气道异物梗阻的高发性与危险性。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吞咽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且好奇心旺盛,喜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因此气道异物梗阻的情况时有发生。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护士长范超建议家长:
1. 时刻密切监护: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特别是在孩子进食或玩耍时。切勿让孩子单独进食或玩耍,必须确保有成人进行全程监护。异物窒息往往悄无声息,孩子无法及时呼救,因此家长的警惕性至关重要。
2. 培养良好习惯: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坐下进食的良好习惯,避免在走动或玩耍时进食。同时,用餐时应保持专注,避免讲话和大笑,以免食物误入气道。
3. 选择合适食物: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吞咽能力,选择适合的食物。对于婴幼儿,应避免给予糖果、坚果等硬物,以及果冻、汤圆等粘性强的食物。食物应切得细碎,易于咀嚼和吞咽。
4. 妥善收纳物件:家长应将硬币、弹珠、小块乐高等小玩意儿妥善收好,避免孩子接触。特别是纽扣电池等危险性极高的物品,更应严格保管,以防孩子误吞或误吸。
5. 加强安全教育:家长应定期向孩子传授安全知识,让他们了解气道异物梗阻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在遇到危险时寻求帮助。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