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月大的洋洋,因误吞别针呕吐不适4小时被妈妈急诊抱送至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就诊。妈妈说,家里老人有讲究,说是在小孩帽子上别一个别针,小孩就好带,不易被惊吓。这天,妈妈正准备午饭,孩子则放在身边玩耍,洋洋把自己的帽子取下,拿着帽子往嘴里咬,在旁边做饭的妈妈,听到孩子发出干呕的声音,马上去查看,发现帽子上的别针不见了,别针已经到了洋洋嘴里,妈妈试图用手去掏,这时洋洋开始大哭,妈妈再次用手去喉咙里抠,并尝试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但洋洋还是把别针吞进去了。
入院后CT检查结果显示:胃食管交界区可见一枚金属异物影,更吓人的是,别针旁边就是人体大动脉和血管经过的地方。4月7日,经过详细术前检查后,普外二科手术团队为洋洋行了腹腔镜下胃切开胃内异物(别针)取出术。主刀医生黎明介绍,别针位于食管和胃交界处,别针为开口状态,已呈L形打开,既尖锐又带钩,前面的尖端还抵住了食管,随时有可能钩住或刺穿食道、消化道及胸腔内的大血管,引起纵膈感染、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等。
由于食道入口更为狭窄,而别针开口很大,医生需慢慢把别针从食道入口取出。婴儿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十分娇嫩脆弱,更加考验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必须更加胆大心细,动作精准无误,从而确保孩子安全。在医生的努力下手术十分成功,别针完好无损地拿出,洋洋只是黏膜受到了轻微的擦伤,并无大碍。黎明说好在家长就诊及时,未造成更大的伤害。洋洋麻醉清醒后随即便开始好动玩耍,洋洋父母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黎明副主任医师说,当家长发现小孩将异物吞下后,只要当时未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就不必过分紧张,不要盲目自行急救,不要尝试自己设法取出异物,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因为家长自行操作导致催吐有时反而会使异物误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医生提醒,六月龄至六岁为吞咽异物高发年龄段,该年龄段的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常常喜欢拿东西往嘴里塞,导致吞入异物;喉部反射功能也不健全,在进食时不小心或突然受惊,使呼吸与吞咽动作不协调,易将异物吸入喉部或气管中。家长在照护过程中应避免给小朋友穿戴有小物件的衣物,防止孩子误吞,同时妥善保存家中小件物品,防止意外发生。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