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二科:2岁男童误食32颗磁珠,竟连接成“手镯”藏身腹中
2022/03/01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896
小鹏鹏今年2岁半,因7岁的哥哥腹痛要去医院,妈妈顺便带着有点咳嗽的小鹏鹏一起去就诊。当地医院给鹏鹏行X线检查偶然发现中腹部致密影,考虑消化道内异物可能,小鹏鹏当即被送往湖南省儿童医院,在急诊复查腹部立位片考虑消化道异物,且位置较为固定,胃镜下无法取出异物,急诊收入普外二科病房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2月25日,普外二科手术团队及时为鹏鹏行了消化道异物(磁珠)取出、阑尾切除的手术。术中探查见异物固定在十二指肠水平部,确认异物为巴克球“磁珠”,相互吸引排列成圈似“手镯”。考虑异物性质及滞留位置特殊,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严重消化道穿孔、出血,为减少可能的手术风险,同时为了避免给孩子切开肠管,减少创伤,术中医生通过一双巧手缓慢将异物(磁珠)推挤至阑尾,经阑尾取出异物,取出异物为32颗磁珠,因磁珠长时间停留在消化道内,已被消化液腐蚀严重,原本五颜六色的磁珠已被锈垢包裹,完全看不出磁珠的原样。值得庆幸的是鹏鹏消化道肠管未见穿孔、缺血坏死,且术后恢复十分顺利。
据了解,早在几年前小鹏父母就买了磁珠的玩具给哥哥玩耍,鹏鹏1岁多开始就玩哥哥的磁珠玩具。妈妈反复回忆,表示没有见过鹏鹏吃磁珠的场景,只记得鹏鹏偶尔玩磁珠,什么时候误服?有过多少次误服?都全然不知。妈妈说:“要不是因为哥哥生病去医院,还不能发现鹏鹏肚子里有这么多磁珠,我们平时没有细心照顾好孩子,是我们家长太大意了。”
普外二科刘登辉医生介绍,鹏鹏误服磁珠不是三天、五天的时间,五颜六色的磁力珠已被锈垢包裹,完全看不出磁珠的原样,估计误服有数十天甚至更久的时间。
而这种磁珠就是市面上出售的巴克球,巴克球为一款国外流行并进入国内的成人解压磁性球,绝非宣传的“益智玩具”。前几年德国和美国都曾召回过磁珠类玩具,原因都是因为这些磁珠的外观对幼儿特别具有吸引力,因其尺寸和形状容易被孩子放进嘴里,导致严重后果。市面上的磁珠玩具色彩漂亮,吸力又极强,2颗磁珠即使相距10厘米仍可吸在一起。它借助金属球的磁场特性,可以组合出众多的造型。巴克球因颜色鲜艳,直径5毫米左右,让不少小孩将其误当成糖果。误食巴克球会引起胃肠穿孔或是肠梗阻。磁珠误吞一颗其实并不可怕,就怕多个磁球一块误吞。多颗磁珠会因为吸力的相互吸引,造成胃肠壁的穿孔或梗阻的现象,一旦耽误病情,造成腹腔的重症感染,会危及生命。近两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收治需要手术取出的误吞磁珠病例就有三十多例。所以,特别提醒家长们,不要太小看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给孩子买磁珠类玩具。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