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串串的语音里,传来家长们开心的声音,“老师,我家星星最近表现非常好”“老师,睿睿作业完成的非常好,现在说什么他都听了”“老师,佳佳这次期末成绩达到班级平均水平呢!”在一声声“老师”的称呼中,我的喜悦溢出满屏。此时思绪把我拉回到初次见星星的场景。那是从23年的夏天接到赵莎主任分配的新任务开展“学习力训练营”开始。在那里,我第一次面对多动症的孩子,尽管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提前和科里资深老师们磨课。但当我真正面对这群“小天使”的时候,我深刻意识到专业的知识和满腔的爱同等重要。
小小的身体有大大的能量,这是我对星星的第一印象,当家长领着他进入诊疗室时,他便满屋子地乱窜,看到什么东西都会好奇地摸一摸。当妈妈呵斥他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时,他便会趴地默默哭泣。面对星星的这些行为,妈妈感到不知所措并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站了起来,发现他手上正拿着我放在柜子里的行星摆件。我蹲下身面对他,轻声地对他说:“星星是不是对小行星很好奇,老师也很喜欢小行星,如果你在今后的课堂上能够得到五颗星星的话,老师答应奖励你一个小行星”。这时他安静了下来,立马擦干眼泪对我说他要努力得到五颗小星星并和我击掌为约,微笑着回到妈妈身边。看着他可爱的小脸蛋,我心里暗自叫他“小行星”,也下定决心帮助他重回轨道。
帮助小行星的计划进展得并不顺利,由于他之前休学过一年,很难适应课堂生活,所以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帮助他融入集体。记得刚开始训练,在课堂上他压根坐不住,屁股在凳子上扭来扭去,像凳子上有针在扎他一样,同时还喜欢和旁边同学说悄悄话。但当我用严厉的眼神看他时,他又是一副无辜委屈的样子,低头不语。而当我故意不理他时,他便会用尽各种办法吸引我,用很大的声音重复我的话、抢同伴玩具,甚至突然发脾气将东西都扔在地上……
我们团队对他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为他制定了个性化训练方案。强调老师们不仅要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也要更多耐心包容他。同时和妈妈进行沟通,家长要控制好情绪,多点耐心,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经过两个月的不断努力,他开始认真训练、专注地听我说每一句话,能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
如今,这位“小行星”重新开启自己的校园生活。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孩子和妈妈突然给我发来了消息,我听着屏幕那头的他讲着自己在学校的生活,讲新结交的好朋友,讲会利用碎片时间很好地完成作业,讲遇到挫折时不灰心等等。后来,妈妈也打电话对我说:“星星现在能自己上下学了,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情绪也变得稳定下来,幸好他遇上了你……”听着星星和妈妈雀跃的言语,我仿佛看见了星星高兴的面孔,自豪感油然而生。
医者被称呼为“老师”,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来自家长和孩子的感激。回首望去,我很感谢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很高兴孩子们的配合与坚持。儿童保健所也将持续努力与改进,见证孩子们每一次的成长与蜕变,为更多家庭带去欢声笑语。我想这也是赵莎主任开展“学习力训练营”的初心。学习力训练营已经走过一年的时光,在赵莎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成功帮助许多家庭和孩子摆脱困境。虽然我每天面临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或许注意力不集中,或许好动爱哭,或许是在学校被老师同学投诉的小朋友。但我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像润泽大地一样,用爱与坚持润泽他们的心田,在这条道路上,我愿意做一个领航员,帮助每一位“脱轨”的孩子重回他们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