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又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由此可见,读书是何等重要!书,是打开我们眼界的钥匙;书,是助力我们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书,是良师益友,也是精神食粮。
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多看书,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提升自己的气质与内在美。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各样的诱惑与欲望充斥着人们的大脑,追求速成与实用性成为了人们努力的方向,内在美已经是鲜少可见的美德了。记得在抖音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面对夕阳西下的海面,有很多海鸟飞翔这一场景,有人会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优美的诗句,而有人只会说:“卧槽,好多鸟!”,这就是鲜明的对比。
参加工作后、为人父母后,我们因为忙于工作、疲于生计,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望。但是,面对沉迷于游戏或电视、电脑的孩子,我们又希望他们可以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希望他们能够认真学习,独立完成作业,成为众多家长口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却忘记自己每天捧着手机的样子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殷切期望。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时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够保持竞争力,想要他们热爱阅读,想要自己的孩子博学多识,想要自己的孩子懂得时间与习惯的重要性,却没有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没有以身作则,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有时候连日常的沟通交流都没有,时间与精力完全交给了手机。试问,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阅读与学习习惯吗?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有时候我们会羡慕那些出口成章的人,有时候想表达一个意思却“哑口无言,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挫败感油然而生。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行为,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工作与生活。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圣贤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正衣冠,提品德,增知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喊我女儿去看书,因为我给她买了很多课外书,都是老师们推荐的针对她们这个年龄段的、有益于学习与成长的绘本故事。她迟迟不肯去看,眼睛盯着平板,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玩着游戏。我一下就火大了,声嘶力竭地怒吼着:“马上给我关掉iPad,去看书!”她耳朵好像听不见一样,没有任何回应。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夺过平板,丢在了一边。然后,她委屈极了,撅着小嘴,眼泪汪汪的哭着说:“妈妈你自己也不看书,老是看手机。”这个时候,我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忽略了这个问题。一味地要求她多看书,少玩游戏,自己却没有做到,真的是羞愧难当。从此以后,我尽量不在她面前玩手机,一有时间就看书,把那些尘封多年的好书搬上了我的书桌,把坚持阅读列为了每天的目标。不上晚夜班的每个晚上,睡觉前的半小时成为了我们温馨的亲子阅读时光,读一个睡前故事,让孩子们伴着知识的声音安然入睡。慢慢地,女儿爱上了阅读,一套书看完了,又买了一套,识字量也大涨,表达能力也提高了,现在还能完整地给我们讲故事了,做作业也能按时、独立完成了,老母亲真的很欣慰。也许,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我想,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就是播种好习惯,传播正能量。书本是知识的载体,阅读是收获知识的最好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优良的家风影响孩子,把良好的习惯传递给孩子,用百分百的爱与足够的陪伴守护、促进孩子的成长,这就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书,是生活,亦是智慧。愿我们都能保持一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心态,无惧风雨,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