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前,我正在换衣服,准备出门。“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要去上班?我要妈妈陪我睡觉!”还没等我开口说话,撕心裂肺的哭声传出,响彻云霄,整栋楼都能听见,眼泪吧嗒吧嗒掉一脸,嘴里嘟囔着:“我不要妈妈了,妈妈是坏人,呜呜呜……”
两岁多的他,一双小手用力扯着我的衣角,眼里噙着泪水,要我不要走,不要去上班。望着泪眼婆娑的他,满是不舍与无奈,我只好蹲下来抱住他,对他说:“妈妈要去上班,因为有好多生病的小朋友需要妈妈去照顾。妈妈爱你,你要乖乖的睡觉,睡醒了妈妈就回来了。”然后亲吻一下挂着泪珠的小脸蛋,我就头也不回地出门了。门重重的关上了,门里的哭声还在继续着,我快速按下电梯键,害怕一回头就会忍不住想多抱抱他、亲亲他、陪陪他。每次夜班前都要上演这样一出“生离死别”的哭戏,小家伙对妈妈的浓浓的爱与依依不舍,既是妈妈的软肋也是妈妈的铠甲。可以不上晚夜班这是很多护士妈妈的美好愿望,但是既然选择了学医,注定你要披星戴月,在黑夜中寻找光明。想争分夺秒陪伴孩子,给孩子最好的爱,就算夜班一夜无眠,只要孩子有需要,黑着眼眶仍然如超人一般可以为了孩子忙前忙后,不知疲倦。我相信这是很多医护妈妈的心声,这样的场景和“戏码”也经常发生在其他的医护家庭里。有句经典的网络语这样说的:“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为人父母的无奈与艰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因为选择了护理这个专业,成为了一名儿科护士,就必须要倒晚夜班,用最贵的青春去熬最长的夜,守护着患儿的健康。纵使夜班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夜班如初恋。夜班前睡不着,睡着后起不来,下班后睡不醒,被称为“夜班综合症”。夜班前的纠结、烦闷,在换上工作服后消失殆尽。看着患儿们病情平稳,安静入睡,甜甜的睡颜就像天使一般可爱,那就是夜班最幸福的事情。如果有一个患儿病情危重,治疗、监护、氧气那是必不可少的,加强巡视和病情观察刻不容缓。一个小时一巡视,查看生命体征。听着监护仪传来的滴答滴答声,而不是嘈杂的报警声,看着上面整齐、规律的波形,显示的数字,在正常范围内,那颗悬着的心才能稍微放下来一点。摸一摸孩子的手脚,温热的,你会不自觉点头微笑。
夜里来了住院病人,第一反应会有点郁闷但是还是会耐心、负责得接收病人,看着家长焦急的把手续资料递给我,嘴里喘着粗气,脸上挂着疲惫的倦容,你会不由得感同身受,同情这个家长,心疼这个患儿。同样是夜晚,同样是最需要休息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可以开开心心、安安静静地睡觉,生病的他或她却只能在半夜由父母带着来医院看医生、住院,我想他们心里也是难过、抗拒的。不由自主想起了自己家里的小家伙,此刻应该已经睡着了,不知道脸上的泪痕擦干了吗?还在怪妈妈不?有没有做美美的梦?
时间不容我多想,收完新病人,处理完医嘱,搞完治疗,坐下来整理记录的时候,睡意袭来,那个时候瞌睡虫和你在打架,眼皮不听使唤,你想保持清醒,却抵不过困顿的大脑,只想趴着睡一会,就一会儿,哪怕只有一分钟,都是对身体能量的补充,然后,你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又可以继续活力满满得进行接下来的工作了。望着窗外的夜空,漆黑的夜色似水一样倾泻而下,包裹着整座城市,远处灯火通明的地方那是急诊,也是忙碌的身影穿梭着……祈祷患儿平平稳稳,自己可以安全下班,早点回家拥抱我的小家伙。
有一种爱,叫陪伴,那是最长情的告白;有一种爱,叫守护,那是最赤诚的大爱;有一种爱,叫牵挂,那是最淳真的关爱;有一种爱,叫思念,那是最永恒的爱,因为,爱在心底,从未离开。
作为医护工作者,虽然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的孩子,见证他们的成长,有时候可能孩子生病了或者开家长会你都会因为工作的原因而缺席,孩子有可能还会埋怨你,但是我们对孩子的爱,从未离开。为人父母后,内心柔软又坚定,母爱的力量驱使你无所不能。对患儿百般呵护,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折翼的天使也能逆风飞翔;对家长的心情感同身受,理解万岁。我们把对自己孩子的思念之情化为爱与动力,用真心去守护着患儿,用专业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去治病救人,促进患儿健康,就是守护千家万户的团圆与幸福,让爱延续。也许这样的晚夜班还有很多个,但爱,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