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添加关注医院公众号
分享
书情旧梦
2021/08/11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899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小时候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其实那时候的我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作家,只是觉得作家拥有一种穿越空间的能力,有一种超越时间的浪漫。只需坐在家里便能记录家长里短,也能写出百态人生。每日在书里出出进进,去历经历史的刀光剑影,去体会家族的爱恨情仇, 不管是至死不渝的爱情,还是百转千回的生死离别,都能任由自己的笔随意挥洒,想想便觉得酣畅淋漓。

  还记得初中时期,母校最让我迷恋的莫过于位于图书馆二楼的阅览室了。那时候每天下午五点半至七点半是阅览室开放的时段,下午课结束后,我会迫不及待的带上我的小本子去看书。那个阅览室其实并不大,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应有尽有了。各类中外著名优秀经典小说,各种诗集散文,各类报刊杂志琳琅满目。选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望窗而去,茶余饭后的人们在街道慵懒散步,树枝在风中轻轻飘拂,偶尔还可以听到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叫声,夕阳余晖,仿佛置身电影场景,让人浮想联翩。那时候的我,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不知疲倦、贪婪的吸收着文学作品给我带来的新奇和愉悦,一知半解、囫囵吞枣的读完了《简爱》《小妇人》《平凡的世界》《 傲慢与偏见》等等国内外文学作品。书,在潜移默化中将作者的世界观和爱情观变成了我的雏形。

  还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疯狂迷恋收集笔记本,外表精美,纸质醇厚,那就是我的挚爱了。阅读的时候遇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文章,就会小心翼翼的摘抄到笔记本上。高考结束时,我把本子稍稍整理了一下,大概有十多本,至今仍放在家中一个不起眼的柜子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各类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我也开始提笔写东西,写读后感,写日记,写诗词。只是初学乍练、不明就里的我,误以为好作品就是构思奇特,辞藻华丽,文笔优美,气势磅礴,所以写文章时往往只是注重文字,而忽略了文章的真情实感。以至于写出来的日记,竟也成为各种成语和俗语的堆砌,看似文采飞扬,实则矫情造作。不过还是很怀念那段时光,怀念那段梦想与激情齐飞的青葱岁月,怀念那段青春作伴好读书的时光。书,用它的浩瀚和趣味满足了那时候简单无知的我。

  刚到医院实习时,我依然和书保持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休息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到书店、图书馆、超市看书,有时候一看就是一下午。那个时候的我,喜欢治愈系的文字。张小娴《想念》,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海子的诗集《思念前生》《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等,喜欢与书中的作者对话,崇尚文章里那个真善美的世界,也期待自己能活得那般洒脱超然。于是不断的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里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伴侣。生活也因为阅读湿润留白,散发着莫名的张力。

  渐渐地,随着与现实社会的不断交锋,自己接触到越来越多有故事的人,也目睹了一些“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我慢慢喜欢上直面现实社会和关注百态人生的《时代邮刊》《南方周末》等类报刊杂志。恰好当时在不经意间看了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开始喜欢上白岩松,粉上了这个正直睿智的男人,并特意关注他主持的新闻类节目。也由此明白,其实好的文学作品,不单单是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句,真挚的情感,还有作品传递的能量和思想,是作者通过丰富的人生阅历所总结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是作者思想的聚焦和观点的交锋。书,以它特有的方式陪伴我度过了那段茫然而孤独的时期。

  随着自己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身上扮演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好好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作品,静下心来写点东西似乎成为了一种奢望。一者没有太多空闲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记录;二者,这颗日渐粗粝、杂乱无章的心似乎很难静下来。每每提笔,却发现词不达意。许久未写东西,脑袋就开始荒芜,下笔自然荒凉。书,在我的生活中也渐行渐远。

  直到疫情期间,足不出户,倒是给了我与书相处的机会和时间。毛姆说“阅读是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深以为然。想想自己既然不能上前线抗疫,那也不能出去给国家添乱,更不必在惶恐中度日。于是翻看各类闲书。书,在那段特殊的时期里,为我筑起了一座坚固的城墙。

  我,生来长相平平,没有显赫的家世,惊艳不了青春,斑驳不了岁月。感谢书籍像一位老友一般,在一个不远不近的地方陪伴着我,不离不弃。让我在这个浩瀚如烟的世界里不卑不亢的活着,在波涛汹涌的人海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救生衣。


原创文学
一位母亲的手记
每一份坚持都值得被看见,每一次进步都值得庆祝。一封来自孤独症家庭的反馈信让我们更加坚信,我们携手走过的每一步都非常有意义。这份认可也将激励我们团队继续精进专业能力,为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支持与帮助。作为一名3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孩子的母亲,这将近一年的干预像是一条“痛苦挣扎且充满希望”的救赎之路。一、心路历程:从崩溃到坚定的走下去去年的教师节,我的孩子在省级三甲医院确诊孤独症谱系早期,我觉得老天在这个特殊的节日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我感觉我的天塌了。傍晚在亲戚们的饭局中,她们的问候和关心,让我的眼泪流个不停,我中途离席带着孩子在餐厅外面的走廊哭得歇斯底里,那一刻我的心理崩溃了,被绝望包裹着。第二
2025-09-30
史铁生的子弹,终将击中眉心 ———读史铁生《我与地坛》有感
“十三四岁的夏天,我在路上捡到了一把真枪,因为年少无知,我扣动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我还以为开了空枪。后来30多岁或者更老,我在路上走着,隐约风声在耳边响起,我回头,子弹正中眉心。”有人是这样形容认知的滞后性的。多年后,我也被《我与地坛》这颗子弹打中了眉心。遥记高中时期,在语文试卷上,我依稀记得有一道阅读理解题,试卷给出的是《我与地坛》的节选,有一道题目大概是问从选文中体现了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填的的一个成语“身残志坚”,那大概是我在那个年纪、在老师的课堂上所能理解的全部了。我从未了解过作者的生平,却用当时的标准答案定义着一个人的全部。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出生不久便诊断为先
2025-08-14
感恩·成长·守护
时光飞逝,转眼间在新生儿科三病区的实习已满月。回首这段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日子,我们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与不舍。记得入科第一天护士长就热情而细致地给我们进行入科宣教,告诉我们NICU的护士除了精湛的专科水平外,还要有责任心、耐心、细心、爱心,听完入科宣教后,总带教老师何丽带我们进入病房,看着保温箱里那些攥着小拳头、闭着眼睛熟睡的小家伙,心里泛起阵阵暖意,却又紧张得无所适从。看着睡在暖箱里如此娇嫩的小宝宝,洗手后我好想去摸摸,去抱抱她们,但又不敢。“别担心,你们先看、先听,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不懂就问....”,就这样带教老师用最细致、最耐心的方式,一步步为我们示范和解锁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学问
2025-08-14
守护苏醒的温柔力量
踏入麻醉恢复室之前,我曾天真地以为,守候病人醒来便是职责的全部。然而,当真正置身其中,这份刻板印象瞬间被彻底颠覆。这里,是与病房、门诊迥然不同的战场,目光须臾不离跳动的生命体征,神经时刻绷紧,以应对瞬息万变的险情。报到首日,老师的谆谆叮嘱便凝练为两个沉甸甸的词汇:“仔细”与“观察”。对于刚历手术创伤的稚嫩生命,病情常如风云诡谲。儿科患儿体征变化尤为迅疾,术后躁动、呼吸抑制的阴影更如利剑高悬,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牵动安全的神经。正是在一次次惊险时刻的见证中,“安全系于毫厘之间”在儿科护理中的千钧分量,连同敏锐洞察力的无上价值,深深烙印在我心间。老师们精准判断、迅疾施救的身影,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观
2025-07-16
双向奔赴的温暖:一位带教老师与实习生的“治愈系”师生情
在临床实习的旅途中,一位好的带教老师不仅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医学生职业初心的守护者。近日,我们康复中心的带教老师彬彬(化名)和她所指导的实习同学之间的温暖互动,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实习生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下那些“不起眼”却充满温度的瞬间,让更多人看到了医疗工作中“师与生”之间的美好联结。一、“她像姐姐一样,让我在陌生的环境里找到归属”“原来好老师真的会发光”实习同学在笔记中这样写道。作为初入临床的“新人”,她原本对紧张的实习生活充满忐忑,但带教老师彬彬的细致关怀让她迅速融入了新环境。实习同学在聊天中说道“我在这个年龄段其实是很迷茫的,每次彬彬老师和我说完之后我就会有一种拨云见雾的感觉”彬彬
2025-07-16
窗棂之外,霞光灼灼
住院部18楼病房的窗边,目光被那片绚烂的晚霞深深攫住,仿佛踏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童话之境。夕阳宛如一位神奇的画师,挥洒着手中的画笔,将天空染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橘红色的光芒,如同灵动的火焰,在云朵间肆意燃烧、跳跃,时而聚成一团炽热的火球,时而散作一片绚烂的霞光。那色彩,从深邃的紫到热烈的红,再到柔和的橙,层层叠叠,相互交融,美得让人心醉神迷。远处的建筑,在晚霞的映照下,轮廓变得柔和而温暖,仿佛被一层金色的薄纱轻轻笼罩,散发着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气息。病房里的孩子们却无暇欣赏这绝美的景色,他们就像一群被囚禁在笼中的小精灵,8床的小男孩,在病床上不停地扭动着身体。他的眼睛紧紧盯着窗外,小手不停地拉扯
2025-07-16
从校园到临床的温暖初体验
怀揣着对护理工作的憧憬与期待,我走进了实习生涯的第一个科室—急诊综合病房/中西医结合病房。于我而言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温暖的成长旅程,从最初那些手足无措与慌乱,已慢慢沉淀为一些更为复杂的感悟,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对护理这份职业最原始的温度。精益求精:严谨规范中守护安全在学校时,护理操作总是按部就班的在模型上练习,而真正踏入病房的那一刻,我才感受到护理工作的严谨与规范。第一次跟着刘娇老师巡房、打针、换药,每一步都让我真切体会到“责任”二字的分量。老师们严谨的核对流程、耐心的沟通技巧,让我明白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爱与专业的结合。堪称医疗安全“金钟罩”的“三查八对”制度虽然繁琐,但老师们从不偷懒简
2025-05-13
春风送暖,爱满心间 普外二科主任、护士长为科室姐妹送上节日祝福
三月的春风送来温暖的气息,第115个国际妇女节如约而至,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病房主任黎明,护士长张莉,3月7日一早来到科室,为科室的女同胞们准备节日的惊喜。一、精心准备:凝聚心意的节日礼物。清晨7点,张莉护士长已经开始了她的"秘密行动"。她轻手轻脚地将一束精心挑选的鲜花摆放在医生办公室,粉色的康乃馨、淡黄色的香槟玫瑰,还有象征着希望的向日葵,每一朵都饱含着对女同胞们的祝福。黎明主任将一个精美的蛋糕放到了医生办公室。蛋糕上点缀着白衣天使的图案,蛋糕整体以纯洁的白色为主,表达了主任、护士长对重要时刻的珍视。旁边还摆放着一个个包装精美的礼盒,各种花茶、果茶,每一件都经过主任、护士长的精心挑选。这些
2025-03-07
全天咨询:0731-85356114 院间转运:85600965 值班电话:85600908 健康体检:85356161
医院地址:长沙市雨花区梓园路86号 邮政编码:410007
微信服务号
患者满意度调查

©1985~2021 WWW.HNETYY.NET 湖南省儿童医院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21013号 |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