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娄底涟源的5岁女童君君(化名),自出生起右侧面部与头皮便带着两片醒目的红色斑片。五年来,这片从未消退的印记不仅是孩子皮肤上的“标记”,更成了母亲康女士心中难以释怀的牵挂——她总忍不住自责,怀疑是孕期的疏忽导致孩子承受这份“特殊”。直到听说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开展的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技术,康女士带着君君踏上了治疗之路。
7月9日上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的精心安排下,君君在舒适化麻醉下顺利完成第一次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就像睡了一觉,没感觉疼。”孩子轻松的话语让康女士悬着的心彻底放下。她看着治疗后未留疤痕的皮肤,眼中满是期待:“等彻底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了。”
鲜红斑痣:并非简单的“胎记”
湖南省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韦祝介绍,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色斑”,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皮肤毛细血管畸形。其病灶源于真皮浅层(深度300~600um)的血管异常扩张,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3%~0.5%,也就是说,中国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3~5名受此困扰。
鲜红斑痣的典型特征:
1、出生即现,终身伴随:多数患者出生时便存在,且极少自行消退,会持续终生。
2、外观变化:初期为不规则、边界清晰的粉红色斑片,按压可褪色;随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为鲜红或紫红色,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粗糙、增厚甚至结节。
3、好发部位:约83%的患者病灶位于头面颈部,其余可出现在四肢或躯干。
韦祝表示,尽管鲜红斑痣的孩子通常不伴随瘙痒、疼痛等症状,也极少影响生理功能,但其“损容性”却不容忽视。70%~80%的病灶分布在暴露部位,不仅会让孩子因外观异常产生自卑心理,还可能影响社交、以后得就业等人生重要环节,对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隐性冲击。
治疗技术的革新:光动力“精准消除”
在医学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鲜红斑痣的治疗曾长期面临困境。传统手段如冷冻、手术、X射线、同位素治疗等,要么疗效甚微,要么会留下明显瘢痕,甚至存在潜在癌变风险。脉冲染料激光(PDL)曾被视为治疗“金标准”,但临床实践中,其疗效有限且复发率较高,难以满足患者对美观和长期效果的需求。光动力疗法的突破:随着新一代光敏剂“海姆泊芬”的临床应用,光动力疗法成为治疗鲜红斑痣的主流选择。其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射光敏剂后,用特定光源照射病灶,光敏剂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反应,精准破坏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
韦祝表示,相较于传统疗法,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具有三大优势:
1、安全性高:选择性作用于病变血管,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2、效果确切:可实现颜色均匀消退,且不易复发;
3、无瘢痕风险:避免了手术、激光治疗可能留下的疤痕,尤其适合头面颈部等暴露部位。
舒适化麻醉:让儿童治疗不再“痛苦记忆”
对于低龄儿童而言,治疗过程的恐惧感往往比疾病本身更让家长揪心。湖南省儿童医院采用的“舒适化麻醉”技术,为孩子带来了全新体验——通过精准的麻醉方案,孩子在无意识、无痛苦的状态下完成治疗,醒来后仅觉得“睡了一觉”,极大降低了心理创伤。这种人性化的治疗模式,不仅让孩子更易配合,也为家长减轻了心理负担,使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大幅提升。
早发现、早治疗:把握最佳干预时机
韦祝强调,鲜红斑痣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低龄儿童皮肤较薄、血管较细,治疗光的穿透性更强,能更精准地作用于病灶;临床上推荐,孩子满1岁后即可接受光动力治疗,尽早干预可避免病灶随年龄增长出现增厚、结节等复杂变化,减少治疗难度。韦祝提醒,儿童鲜红斑痣虽不致命,却可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隐形枷锁”。如今,随着光动力疗法与舒适化麻醉技术的结合,让越来越多像君君一样的孩子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