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的一个深夜,湖南省岳阳市11岁的女孩乐乐(化名)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刺痛惊醒,次日早晨起来发现躯干、四肢皱褶部发了很多红色的疹子,慢慢长了很多小水泡伴有瘙痒,5月1日时,发现颈部、腋窝、腹股沟、腹壁多处长了脓疱伴溃烂,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未有效控制,乐乐全身疼痛并出现了走路都困难,父母眼看着病情越来越严重非常着急。
5月3日晚,火急火燎带着乐乐来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看急诊,谈鑫医师接诊,问病史,乐乐自述家里好多蚊虫,也不知道具体是被什么蚊虫咬了,几天时间了全身好多地方都刺痛的厉害,谈鑫经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临床表现等,诊断“隐翅虫皮炎并发感染”,予对症处理后,通知次日入院治疗,5月4日入院时乐乐躯干、四肢皱褶部多发丘疹、红斑、水疱,有渗血渗液,局部疼痛明显,入院后的检查报告显示,乐乐的C反应蛋白数值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医护团队立即予抗炎抗过敏、臭氧水疗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孩子病情慢慢好转,回忆起整个过程,乐乐妈妈就心有余悸,“如果再耽搁,感染进一步加重不知道引发什么后果。”
让乐乐变成这样的始作俑者——隐翅虫,被称为潜伏在暗夜的“化学武器”,在我国多地呈现扩散趋势。隐翅虫体内携带的“隐翅虫素”是一种强酸性毒液,当毒隐翅虫停落在人体暴露皮肤上爬行,人会自感局部皮肤不适、瘙痒或刺痛,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拍打,隐翅虫的致命攻击往往源于人类的“自卫失误”,隐翅虫被拍击破或被揉碎,强酸性毒液就会从击伤或破裂的虫体内流出腐蚀污染皮肤,即可引起局部皮肤急性过敏性炎性反应,如瘙痒、灼热疼痛、红斑和水疱。皮损严重者常合并感染,会引发水肿、脓疱和糜烂。酸性毒液一旦由皮肤进入体内,会引发剧烈的疼痛感,甚至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和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
皮肤科主任医师韦祝表示,可采用以下方式来有效预防隐翅虫皮炎,减少接触:隐翅虫白天常栖息于草丛或树林等阴暗处,避免长时间在草丛、树林作业,减少在夜间灯光下去草丛、树林间散步与乘凉,降低人与隐翅虫接触的频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营区和住宅周围的杂草、垃圾,杜绝隐翅虫幼虫的滋生。可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蚊帐,防止隐翅虫飞入。隐翅虫趋光性很强,夜间常趋光入室,安装纱门纱窗和挂蚊帐是有效防止隐翅虫的入室对人侵害。夜晚关灯睡觉: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以免压住;一旦发现家里有隐翅虫,可适当喷洒气雾杀虫剂。禁忌拍打揉捏:隐翅虫虽然全身携带毒液,但毒液主要是在虫体体内,只要虫体内毒液不大量释放,其感染是轻微的,所以当隐翅虫附着于人体暴露皮肤时,禁忌用手拍打揉捏,最好及时用嘴吹掉或用器具拨落,是降低发病和控制重症发病的最有效方法。
韦祝表示,如果毒液溅到皮肤上,接触虫体的部位要尽早用肥皂水洗涤或涂以碱性溶液可缓解局部过敏症状,忌用强碱性溶液,清洗后如果家中有炉甘石洗剂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清洗患处减轻过敏症状,要避免抓挠引起继发感染;红肿明显或有糜烂面,可适当使用百多邦涂抹抗感染,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无法控制时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专业的治疗。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