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普外科的日常诊疗中,有这样一群小患者备受困扰,他们或是被便秘折磨得痛苦不堪,或是饱受便失禁的尴尬与不便,而这背后,牵动着无数个家庭的心。
近期,普外一科就接诊了一位叫阳阳(化名)的8岁小男孩。阳阳妈妈满脸愁容地向医生诉说,孩子已经长达数月被便秘问题纠缠。起初,只是偶尔排便间隔变长,家人并未在意,可慢慢地,阳阳每次排便都极为费力,小脸憋得通红,甚至常常因为惧怕疼痛而抗拒上厕所,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干结堆积愈发严重。
另一边,6岁的妮妮(化名)则面临着便失禁的困境。在幼儿园里,妮妮时不时就会弄脏裤子,这让她变得自卑内向,不愿与小伙伴玩耍。家长起初以为是孩子贪玩来不及上厕所,可频繁发生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忙带到普外一科检查。
普外科的专家团队深知,儿童便秘与便失禁绝非简单的“小毛病”。对于便秘患儿,医生们首先会进行全面细致地问诊,了解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既往等关键信息。像阳阳,就发现他日常偏爱肉食,蔬菜、水果摄入极少,且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量,长期久坐看电视、玩游戏,这些不良习惯使得肠道蠕动减缓,是诱发便秘的重要因素。检查环节更是严谨,从腹部触诊判断肠道内粪便堆积情况,到利用直肠指检排查有无肛门直肠畸形、狭窄等器质性病变,每一步都不容疏忽。针对病因,治疗方案随即展开。一方面,医护人员为阳阳制定了专属的饮食调整计划,大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绿叶蔬菜、全麦面包、香蕉等食物,同时鼓励他每天进行至少半小时的户外运动,促进肠道活力。药物辅助上,合理选用温和的缓泻剂,帮助软化粪便,缓解排便困难,且定期回访,根据排便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面对妮妮这样的便失禁患儿,诊断思路则有所不同。通过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图等专业检查,评估盆底肌肉功能与神经发育状况。原来,妮妮在幼儿时期做过肛门的手术,没有根据医嘱定期扩肛且排便训练不规范,使得肛门括约肌难以有效控制排便。根据医生为妮妮指定的治疗方案,护士们耐心指导妮妮进行盆底肌训练。通讨生物反馈疗法,让她直观看到肌肉收缩情况,学会正确发力,增强盆底肌力量。心理疏导同步跟进,医护们用温柔的话语、有趣的游戏,帮助妮妮重拾自信,克服心理障碍,让她不再因便失禁而陷入焦虑恐惧。
在普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阳阳的便秘问题逐渐改善,排便恢复规律,脸上重新绽放笑容;妮妮也能较好地控制排便,顺利融入学校生活,与小伙伴们尽情嬉戏。
这一个个成功案例背后,是普外科团队精湛医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他们不仅致力于攻克儿童肠道功能障碍的医学难题,更用爱心、耐心为孩子们铺就健康成长之路,让每一个受便秘、便失禁困扰的孩子都能重归活力满满的童年。未来,科室也将持续深耕,为守护儿童肠道健康砥砺前行,给更多家庭带去希望之光。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