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家万户的灯笼已点亮,当团圆饭的香气弥漫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依然亮着不眠的灯火。这里是医院,是生命与时间赛跑的前线。而在这份守护背后更有一群鲜少被镜头聚焦的"隐形战士"——医院动力设备值班团队。他们用专业与坚守,在除夕夜里为生命筑起最坚实的后盾。
手术室的无影灯、ICU 的呼吸机、新生儿的恒温箱.……每一台维系生命的仪器背后,都连接着一条看不见的"生命线"。动力班的值班工程师们穿梭在轰鸣的各种机房与寂静的走廊之间,手持红外测温仪检测配电柜、各机组温度,俯身倾听各设备机组的运转声,在值班室监控屏前记录着数以千计的数据变化。"除夕夜的用电负荷与中央供暖是平时的两到三倍,每个小数点都是责任。"有着十八年工龄的梁军班长指着自控系统上密密麻麻的实时数据说道。当万家灯火观赏春晚欢歌笑语时,他们的年夜饭却是从家里带来的简单饭菜,在值班室里微波炉里是热了又热,耳边回响的永远是各种设备机组运转的嗡鸣声。
如今的除夕值守早已不是简单的"人盯设备"。在智慧医院系统及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加持下,动力班的值班师傅们可以通过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全院成千上万个关键节点。但技术再先进,也离不开动力人那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
午夜11点,梁军班长将“听音棒”(一把改锥)贴在蒸汽管道上,金属传导的细微震动在他耳中化作清晰的“心电图”——减压阀规律的嘶呜就是健康脉动,管道与法兰盘之间断续的颤音却是隐患的呼救。各路管线在地下纵横交错,他们像深谙人体经络的老中医,仅凭一柄红外测温枪、一支“听音棒”,就能从冰冷的钢铁中诊断出"病灶"。其实“夜班最怕"安静”设备突然没声了,往往比报警更吓人。
监控屏蓝光浮动,无数个传感器数据每秒刷新。突然攀升的循环供水泵温度曲线在监控画面飞速切换。当数值突破预警线的刹那,对讲机已传来地下另一层同事梁科的确认:“班长,2号泵变频器过热,准备启动预案!”这是属于动力班的“午夜惊魂”。也许只需三分钟延迟,就会引发各临床科室设备波动。而那些被及时掐灭的危机,永远只会出现在第二天的交接班记录本上。
“越是团圆时,越要绷紧弦。”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动力值班人的心声。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