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免疫及造血器官。在胎儿时期,脾造血功能活跃,出生后造血功能渐为骨髓所代替,但在大量失血及骨髓功能发生障碍时,脾仍然产生红细胞。同时,脾脏在人体对抗感染、肿瘤、免疫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体免疫平衡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0岁的鑫鑫(化名)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数天前,鑫鑫因右肩外伤去当地医院就诊,检查时意外发现脾脏上长肿物。于是,家长带着鑫鑫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办理入院手续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鑫鑫入院后,主治医师彭宇明为其完善了各项检查,经CT检查提示脾肿物病理性质待查,肿块较大截面范围约7.4cm×4.5cm×5.6cm,目前诊断“脾肿物”。普外一科主任尹强及其团队对鑫鑫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彭宇明告诉鑫鑫父母,针对鑫鑫目前的病情,脾脏肿物直径达5cm,有恶变、破裂出血、坏死感染等风险。很快,医务人员为鑫鑫完善了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后,尹强主任手术团队成功为鑫鑫实施了微创下的脾中上段切除术,脾肿物被完整切除,手术顺利。
该手术治疗方式不仅成功地将鑫鑫脾脏中上段一直径约5cm大小的肿块完整切除,同时还保留了足够的脾脏组织,这样既可去除肿块,又可保留部分脾脏以维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和生理功能,大改善了鑫鑫的手术预后及术后生存质量,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家属对手术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尹强教授介绍,目前,脾脏部分切除手术被认为是直径大于5cm的脾脏良性肿物的理想的治疗方式。脾脏具有血供丰富、质地软、组织脆、易出血且毗邻胰尾的生理、解剖特点,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容易出现大出血、胰瘘等并发症,该手术操作风险高、难度大,因此对外科医生腹腔镜操作技术和临床经验均有极高的要求。儿童的脾脏肿物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肿物较小时可无明显症状,肿物较大时可压迫周围脏器而出现恶心 、呕吐、腹痛等症状,肿块完全切除后大部分患儿预后相对良好。
编辑:李雅雯